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秋晓行南谷经荒村①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②断续。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注】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②微:指泉声细微。③机心:机巧的·心计。《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8.第二联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诗句简析。(5分)9.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8.(5分)分别是“覆”和“唯".(2分)这两句充分表现出秋天一片清寂、荒芜的景象:蹄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1分)一个“覆”宇,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f落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水之外,余无所见。(2分)9.(6分)这酋诗在艺术手法上最人特点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分)诗人借助深秋时节,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等景物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凄凉空寂的氛丽,表达了落寞孤愤的情感。(4分)【解析】若答动静结合(整个氛围的“静”中,听到细微的泉声;结尾处一只受惊的麇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都是静中有动,以动衬静)或用典手法(用典意在表达:我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歌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也可在4分以下酌情给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鹧鸪天黄庭坚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戒州(令四川宜宾)安置,在蜀地流徙五年余。这首词做于戎州。1.词中刻画的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1.这是一个狂放不羁,挑战世俗的谪人形象,也是那个时代不协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形象(2分)。他纵情饮酒,借酒消愁,在风雨中吹笛,醉酒后头簪花朵,反戴帽子,听歌观舞,满头白发却插满黄花,这些举动足见其狂放不羁和对世俗的傲视与挑战。(3分)2.(1)抒发了作者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政治迫害的不满、调侃和抗争(2分);(2)运用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放浪不羁的形象,从而衬托内心的抑郁不平。如“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黄花白发相牵挽”(2分);(3)直抒胸臆,如“人生莫放酒杯干”“付与时人冷眼看”等(2分)附上所有答案:3、试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形象和诗歌主题。3、诗人是一个狂士形象。他在酒中寻乐、在雨中吹笛,酒醉簪花倒带帽,以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主人公旷达的外表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伤痛。(3分)诗中着意写诗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抒发了作者在坎坷的仕途中的苦闷和激愤。最后一句“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挽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的反抗。(4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春日思归〔唐〕王翰杨柳青青杏花发,年光误客转思家。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①?春日斋中〔宋〕林逋空阶重叠上垣衣②,白昼初长社燕归。落尽海棠人卧病,东风时复动柴扉。〔注〕①若耶:浙江省绍兴市南若耶溪.②垣衣:青苔.1.两首诗所表达的“愁”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两首诗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何异同?请加以赏析。答:1.①王诗表达的是旅客的思乡之愁和羁旅之愁,②林诗表达的是病人的孤处之愁和惜春之愁.2.相同:都有触发人物情感、乐景反衬哀情的作用.①王诗用柳色青青、杏花艳放的乐景反衬旅客的春愁,②林诗用绿苔满阶、社燕飞翔的乐景反衬病人的春愁.不同:林诗景物描写还有哀景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