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主题:自然奇观课时:9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刘瑞丽目标确定的依据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二、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比如能够自学生字,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够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借助课文批注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读课文过程中的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并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这些是设计教学的起点。四、学习目标:1、会写27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写景文章语言的优美,背诵精彩片段。3、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景物的方法。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1、《观潮》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2.理解重点词句。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评价任务1.书写生字新词。2.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背诵精彩片段。3.学生从文字中读出钱塘江大潮磅礴和雄伟气势,通过反复有感情地读,读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的无比热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揭示课题,认读新词测查预习,自学重点语段活动一1、理解“奇观,人声鼎沸”等词语的意思。2、认读字词。检查预习情况。借助文本、字典或词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完成目标一)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认清字形并会组词。(评价目标一)活动二自由读读课文,概括出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课文是按怎样顺序描写课文内容的。检测学生是否能将整篇课文的阅读焦点,聚拢在几处重点语段上来。环节二品读赏析,体会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活动一1.交流标记重点。。2.研读作者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3、听潮声,体会大潮声音之奇,观潮形,体会大潮形态之奇。(完成目标二)学生是否能从文字中读出大潮的气势,通过反复回旋地读,读出大自然的壮观。(评价目标二)环节三揭示作者叙述顺序,体会写作方法活动一1、揭示作者叙述顺序。2、大潮历经几个钟头,但是,作者只用了一个片段进行描写。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大潮,是如何抓住特点呢?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读一读。(完成目标三)学生是否读得深入、读得透彻。(评价目标三)环节四课外阅读,拓宽练习活动一探究大潮是否与地形有关。展示了以读促学的阅读教学思路。)活动二以播音员的身份为大家介绍大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书面表达能力活动三背诵精彩片段(完成目标一)语言文字的积累(评价目标一)附:板书设计潮来前观潮潮来时潮头过后2、《雅鲁藏布大峡谷》学习目标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2.学生自学交流,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3.学生能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