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历史如何进行复习初四历史学科的复习就像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一样,由点到线到面,点面结合,有重点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点:这是最初对每课的考点要求的知识点定位、讲解,在教材中考点相应位置标注解释、细化的过程,这也是为开卷打基础的过程,学生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能找到溯源的地方。线:每单元知识梳理成线,以线索、网络或者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以线连点使学生对单元知识形成整体框架,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把单元知识横向纵向多做比较,包括单元之间的衔接,以线代面。如第二单元近代化洋务运动线条指示对应的应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位置,戊戌变法线条对应的应在甲午战后大约位置,这样的网络展示偏于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前后衔接内在联系。面:指综合性复习,例如:从整个近代史角度出发,遭遇了哪些列强的入侵?结果如何?有何感想?历经了哪些运动或革命,结果如何?纵观近现代,中国共产党91年的奋斗历程,我党历经了哪些磨难?如何克服的?有哪些重大的会议?有哪些突出的成就?等等。这些综合性强的题覆盖了很多章节或单元,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有重点:例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台湾问题、新疆西藏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对农民的土地问题。这些应该属于讲课的时候重点强调的。教师为学生进入考场进行开卷考试应该准备的:1.按照考点(我认为完全没必要整理超出考点范围的知识),为学生归纳出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内容细化。例如:归纳某一事件,涉及到的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过程、结果、影响、评价等等都细化出来,类似的相关的知识都用表格有比较的给罗列出来,例如战争、条约、运动或革命、战役等等。对重点、热点问题更要归纳尽可能全面,例如说过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国共两党关系、台湾问题、中共成就等等,包括展望、感悟、说明、启示这类题,尤其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类题更是现在历史必考的题型网上有很多关于爱国壮举及英雄人物带给我们的启示或感悟的相关题,可以参考整理一下。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复习精要。还有历史名城多次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归纳,重大事件的周年纪念等的整理。这对教师来说是个很繁重的工作量但你付出的这些辛劳会换来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便利的查找不太熟悉的知识或者弥补知识盲点。2.细化大事年表:把近现代史中只要是考点涉及到的事件都以时间为序进行排列,把相应的重要人物、地点都编进去,不仅仅是书后大事年表的内容,这对做选择题排序的题非常有用。说一下学生都使用和做的练习题:1.书上的所有考点相应的习题2.市里统一下发的《资源与评价》3.红皮的《试题优化》4.绿皮的《资源与评价》但在十一套以后超考点的题太多,所以每节课可以做三到四套。剩余的时间大概剩一个月,教师自己整理搜集一些学生还没做到的或者容易忽视的综合性强的题,印几套,变式训练,让学生对考点涉及到的题的各种问法融会贯通。把市里的《资源与评价》的题整理两套,帮学生回顾一下,把《课标》或者《解读》上涉及到的题整理出一套试卷。在整个做题的过程中,教师的讲题很重要,教师对所有题要先做一遍,弄清易混易错的题,讲的时候才会有重点,分析透彻。这时候讲的题很多应该属于有一定难度系数的题,对于好学生应该有一定帮助的。最后一周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学生自己看《资源与评价》以及所有做过的练习册或者试卷中曾经用红笔改正或者教师强调讲解的内容,熟悉教材以及教师给引发的复习网络精要、大事年表。大庆市六十九中学邹志红201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