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下面,结合多年数学实践,谈一点体会。若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目的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常规性的教育,它与学校的思想品德等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常常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目的,认识在以后的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这样随着学习的深入,认识的提高,学生对学习就越有兴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越高。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不能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时就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3、从分给学生成功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能成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一旦得到成功的体验,带给学生的是成功的喜悦,学习信心增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一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目的分层次;二是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降低难度,使学生尽可能创造条件实现目标。4、适时进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自主课或课余时间举行小竞赛、故事会和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习小竞赛有很形式多样,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竞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动机会都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5、利用作业和检测结果,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利用作业和检测结果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状况时,学生思想会产生波动,教师要及时进行谈心、课堂增加提问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要及时表扬。6、正确的评价学生。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要恰当。一般来说,评价中表扬和鼓励与批评和责备相互比较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感,后者更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但是表扬、鼓励过于多,甚至是泛滥成灾,或是使用不当,也会对学习动机有一定消极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公平,恰到好处,又要奖罚分明,能够以理服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增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