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小学冯金平2015.5.11当前,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正逐步为人们理解和接受,并化为巨大的教育实践,成为农村学校教育的热点话题。但是由于经济、文化的原因,造成城乡教育差异显著,城市与农村的家长不仅家教观念上不同,就连方式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农村学生家长在主动与教师联系、参与学校组织活动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如今农村大批“留守儿童”的冲击,致使城乡家校合作差异更为明显。出现了:农村学校的教师,遇到的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与家长,孩子的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而家长自身的知识能力有限,碰到孩子的学习问题,总是会说:“老师,我也没什么知识,孩子就全交给你们了。”还有的家长只要一遇到孩子有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一顿“专政”,老师看着也无可奈何。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义务都交给了老师,而老师没有家长的支持而顾此失彼,这样使得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那么如何使家校合作更加有效呢?我认为作为学校,应该发挥引导作用,注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学习,提高家教水平提高农村学校家校合作质量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师的观念。城乡教育家校合作差异的出现,间接地反映了山区教师对家教缺乏有力的指导。因此,只有我们教师自己掌握了家教知识,才能提高指导家长搞好家教的能力,家校合作的城乡差异就会逐步缩小。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教育要发展,就要改变教师的观念,教师不仅要“读懂学生”,还要“读懂家长”。我们要在“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服务”和“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服务”的基础上向“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服务”发展。二、转变观念,促进家校合作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教师和家长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但因为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很少接触到科学的家教知识,且教师和家长双方的教育素养不一定相同,对教育工作中的困难所持的态度和教育的方式也就不完全一样。农村家长多半信奉“棍棒下面出人才”,孩子做错事,或考试成绩不好,轻则臭骂一通,重则暴打一顿,他们为了保持家长的威严,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所以,农村学生大多不敢与父母交流思想,甚至于连在学校的情况也从不向父母提起。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面谈交流的机会,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亲子观、教育观、人才观;并指导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应多鼓励,少打击,要常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对症下药。三、加强联系,提高合作质量在教育子女方面,学校和家庭是天然的合作者。所以,学校、教师应对家校合作作出统一的规划和要求,进行具体的指导。从以往与家长交流中发现,有不少农村家长不知道怎样与学校、与教师沟通,甚至连一些基本规则都不清楚。因此,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家长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愿意与教师沟通,乐于向教师请教。作为教师,则应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访等方式与家长联系。因为农村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的较多,所以电话访问是一种主要的联系方式。教师要及时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变化及表现向家长反映,不能报忧不报喜,到学生违纪犯错时才想到家长,关于他平时点滴进步却从不提起。要知道人人都爱听好话,如果家长每次听到的都是关于孩子的坏消息,就容易产生反感,甚至迁怒于孩子,迁怒于学校,这样就给家校合作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以,教师特别要注意方式方法,要让每一位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得到了学校、教师的重视和培养,进而得到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的良好局面。四、尊重家长,深化家校情感我们要在言语与行为中做到尊重每一位家长。学生的家长,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公民,也许他们穿得不光彩亮丽,也许他们家里不宽敞明亮,也许他们的言谈举止不高雅、不艺术,但是既然他们把孩子放心地交给了我们,那么我们应该诚恳、平等的对待他们。我以前跟班主任去家访时,看到有学生家里非常脏乱,我不禁就皱了眉头,坐也不敢坐,,当时自己没什么感觉,但是事后想想,如果孩子看到了,如果孩子的父母看到了,他们会怎样看待这样一位老师呢?他们还会真诚地与我交流吗?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