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与建议考察报告*湖地处鲁苏两省的结合部,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省首批自然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中国荷都"、"北方水乡"和"铁道游击队故乡"。*年,*湖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大湖的生态资源受到毁灭性破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于*年12月正式启动后,为*湖调水2亿立方米,缓解了*湖的旱情。因此,开发和保护*湖区生态环境显得十分重要。鉴于这种情况,寒假期间,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我先后深入到*县环保局、水利局、*岛、*、夏镇、欢城等地考察了*湖区生态环境,分析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护*湖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一、*湖基本情况*湖为*县所辖,由*、*、*、*四个相连的湖泊组成,承纳苏鲁豫皖四省客水,入湖河流53条,湖泊面积1266平方公里,总流域面积31700平方公里,占全省淡水面积45%。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之地。其担负着南水北调、蓄水防洪、水产航运、观光旅游以及为苏鲁两省14县市区提供工农业用水等多项功能,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湖自然资源丰富,矿藏资源以煤炭和稀土为主。煤炭已探明储量127亿吨,占全省已探明的65%。水产资源居全国淡水湖泊之首,有鱼虾84种,水生植物74种,沉水植物遍及全湖,现存量达210万吨,可为鱼类生长提供充足饵料。鸟类196种,受国家保护的有15种。*湖不仅水域广阔,而且风景优美,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人文景观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湖上岛屿点缀,荷花滴翠,闸坝宏伟,古迹众多,尤以*岛及岛上"三贤墓"、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和岛旁的10万亩荷花名闻遐尔;以山清水秀、环境优雅、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神话传奇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在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风景名胜区、防治环境污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了全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湖鸟类自然保护区。第1页共5页以生态林业为重点,营造环湖绿色走廊,全县有林地面积6.9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6.7%。*湖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有多种水上花卉,又有各种珍禽异鸟,于1985年建设了*湖省级风景名胜区。二、湖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尽管采取了多项治理措施,但*湖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主要表现在:水资源严重匮乏、湿地面积日趋萎缩、水生态平衡失调、农村面源污染严重、渔业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不完善,投入机制不健全。(一)污染严重。由于沿湖工业快速发展,大量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湖,虽然*县采取有力的治污措施,但由于*湖承纳4省32个县市区、53条河流的客水,湖水污染十分严重,尤以*湖和*湖污染最为严重。在考察*湖区时,我到过一个被称为"三八六一"的村庄,村中剩下几乎全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原来该湖区污染十分严重,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以往"靠湖吃饭"的渔湖民已无法继续生存,青壮劳力被迫离开湖区另谋出路。据悉,由于*湖流域面积大,入湖河流多,流域内工业、企业所排放的废水,通过入湖河道向*湖排放,日排废水量可达60万吨,各种污染物也高达30吨。据环保部门检测表明,*湖大部分湖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湖面水质污染程度已超过国家地面水五类标准,特别是上级湖30万亩水面,所受污染更为严重,因污染造成水生植物大面积枯萎、鱼类大批死亡,水生动植物资源遭受毁灭性破坏。水质污染不仅给渔湖业生产带来危害,亦对湖区人民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二)水资源严重匮乏。随着沿湖工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不断增加,经济高速发展和水资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近二十年北方地区连续干旱少雨,水资源总量下降,而不断发展的经济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速了水资源匮乏。同时春秋季节农业用水集中,约占引湖水量的70%,季节性缺水严重,使*湖水储量不足,每年都几近干涸。南水北调工程虽然已经启动,并为*湖调水,但从目前情况看,*湖水量不足仍然影响湖区的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第2页共5页(三)湖区生产秩序紊乱。湖区资源开发由于受利益的驱动,重开发、轻保护,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