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教学设计王爱辉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528300一、设计思想传统的教学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记笔记为辅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无疑违背了新课程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在本教学中,笔者以创设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分析思考探索过程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本节课的设计是先引发学生思考遗传物质应具有的特点,探讨DNA和蛋白质谁具有这些特点,然后着重学习和领略三个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最终理解蛋白质和DNA最主要的区别就是DNA能复制,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很自然地理解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经历了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收到了首尾呼应的良好效果。在探讨实验思路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步步为营,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这样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二、教学分析:1、教材、学情分析1)本章是高中生物模块二《遗传与进化》继摩尔根提出基因的染色体理论以后,学生认识到的不再是抽象的“因子”,而是存在于染色体上的一个个单位,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要明白这个问题,就需要先从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学起。《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小节在第3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只有理解这部分内容,才能理解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从根本上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2、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论。(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3、教学难点(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三、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⑴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⑵领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设计思路。2.能力方面⑴通过实验设计思路的理解,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⑵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⑴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科学与技术的作用和相互关系。⑵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1高中生物必修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四、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模式是:1、创设情境2、确定问题3、自主学习4、合作学习5、效果评价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五、教学过程:2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回顾从第一章孟德尔发现基因,第二章摩尔根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不再抽象,但基因到底是什么呢?思考回答与旧知联系,引出章主题引入上课那天正好是母亲节,由此引入,〖问1〗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配子)〖问2〗配子如何形成?它们怎样形成子代?(减数分裂,受精作用)〖问3〗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是什么?(生物前后代保持稳定)〖问4〗生物前后代保持稳定的结构是什么?(染色体)〖问5〗染色体的成分是什么?(DNA和蛋白质)〖问6〗哪种物质才是遗传物质?〖问7〗你认为遗传物质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关键能总结出两点:1、能贮存遗传信息2、能准确复制出拷贝,传递给下一代,即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引发学生兴趣旧知回顾个别作答讨论从自身出发,已有知识为基础亲切而自然地引入新课。谈话式引导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断〖问8〗蛋白质是否具有遗传物质的特点?学生能答出遗传信息贮存在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中,但不知其能否复制,并传递给下一代。〖问9〗DNA是否具有遗传物质的特点?学生能答出遗传信息贮存在脱氧核苷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中,但不知其能否复制,并传递给下一代。〖问10〗DNA和蛋白质,哪种在亲子代间具有连续性?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在科学家的精妙实验中去寻找答案。请个别学生回答提出问题即“蛋白质和DNA谁更符合遗传物质的特点?”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首先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而艾弗里的实验又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请看这两个经典实验:出示R型细菌和S型细菌图,作以介绍。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3-44,思考问题:〖问11〗对于格里菲思的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