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名家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美丽的―-桂花雨。2.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桂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桂花香)这香气散落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一起读。●(课件出示)桂花芳香——四溢。所以作者说——●(出示课件)“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作者喜欢桂花,仅仅因为桂花的香吗?是呀,那阵阵的桂花雨,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让作者魂牵梦绕。(板书摇花乐)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到:——●(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3.这句话让我们情不自禁产生无数的遐想,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小节。●(课件出示)想想从哪里感受到作者的快乐。用——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学生边读边圈画。{读书就要勤动笔,要在语言文字间留下自己的思考。}三、精读感悟摇花乐。(一)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出示)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1)我听出了你把“大事”读得特别的高,为什么?是啊,对于作者来说,摇桂花可是最重要的、最期盼的事情呀。你还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我的期盼呢?(2)作者是怎么缠的呢?谁来演一演。早晨,你刚起床,就缠着妈妈问……我听出了你的急切。中午,你刚放下饭碗,就缠着妈妈问……我听出了你的迫不及待。傍晚,在落日的余晖中,你缠着妈妈问……我听出了你已经等不及了。前天、昨天、今天,你们都缠着妈妈问……你们为什么这么缠着妈妈呀?(3)我们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读懂句子,其实,有时,标点符号也表达一定的情感。我们看,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你有没有疑问?作者是不是用错了?前面明明是问,后面怎么是感叹号呢?感叹号一般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作者这里用感叹号是为了表达……?(说明作者非常急切盼望早点摇桂花)(说明作者恨不得马上就摇桂花。)(4)是呀,小琦君哪里是在问妈妈,她是在求妈妈,这是一种情不自禁的恳求,一种热切的期待。这样期待的心情是快乐的。板书(心情)谁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5)同学们真会读书,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1)这里作者抓住了摇桂花时的●……动作来写,(板书动作)收获桂花本是大人干的活,我却乐滋滋地帮着……,帮着……从我穿梭忙碌的身影里,你读出了什么?(如愿以偿的、快乐似神仙的、辛苦忙碌又幸福着的)(2).小琦君终于如愿以偿可以摇桂花了,此时此刻的她该是多么快乐,谁来读?(乐得不够,再来!摇下的可是童真、童趣,怎么能不使劲呢?再读。)我们一起乐呵呵地读。还有哪些地方也表达了作者摇花的欢乐呢?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同学们,美丽的文字就是一幅隽永诗意的画,读着读着,我们也走进了画面,沐浴在桂花雨中,你会有怎样美妙的感受呢??●(课件出示)桂花纷纷落下,()落下来,落在我的(),感觉()多么奇妙的想象呀!桂花雨变成了桂花雪,好梦幻呀。多么美妙的感受!我觉得你都陶醉了。多么诗意的语言!多么温暖的画面!多么难忘的时刻呀!(2)指导朗读。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感觉?我们也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还不够兴奋,再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是桂花的我,心里也是满满的,我的心里装满了芳香四溢的——桂花。我的心里是一种快乐的满足。于是我用语言,用高声呼喊表达沐浴在桂花雨中的快乐。(板书语言)一起喊出来吧——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3)想一想,如果是你沐浴着香香的桂花雨,除了喊,你还会怎么做?多惬意多美妙的感受!是啊!情不自禁地情感流露,心底是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