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重点读好写沈括认真思考的语句。2、通过学习了解沈括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文中两句古诗的意思。2、了解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得迟的道理。能根据要求圈划词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引入新课1、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古诗《大林寺桃花》,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背一背?齐背2、诗中最有名的句子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3、师:你们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4、师:这两句诗从唐朝流传至今,很多人都只是吟诵欣赏,很少有人去想其中的原因,而有一个人,他就不同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沈括),板书:沈括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5、交流课外资料,初步了解沈括。(沈括是我国北宋时代的一位科学家。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板书:《梦溪笔谈》。)6、少年时代的沈括对诗中描写的山里的桃花开得迟产生了疑问。7、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出示课题,齐读)二、复习字词,了解内容1、抽读词语(找反义词,七嘴八舌造句)2、过渡:课文讲了沈括小时侯的一件什么事情?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1、看媒体,你觉得沈括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出示:的沈括)2、交流(1)(板书)爱动脑筋的沈括如:勤于思考的沈括热爱学习的沈括聪明的沈括等,老师都应予以肯定。(2)你从哪里看出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分小节读2-6节,用——划出沈括产生疑问的2句句子(3)师:是呀,当读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名句时,沈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开的时间不一样呢?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4)指导朗读句子。(5)在什么情况下,沈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呢?我们联系上下文来读读。师:沈括读到的古诗中说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寺里桃花才刚刚盛开,他发现院子里的桃花真的都枯萎了,觉得这个现象很奇怪,于是想到——(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开的时间不一样呢?)沈括来到山上看到桃花果然开得很茂盛,和古诗中说得一样,他又想——(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沈括确实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6)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再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用浪线划(7)交流句子:(齐读)山里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所以桃花才开得迟啊!3、过渡:你觉得沈括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1)解决问题的沈括(板书)(2)他又是怎么自己解决问题的呢?齐读2——6节,找出沈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有关语句(3)交流,指导朗读好有关句子。·问:他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妈妈。(遇到问题,去问一些有经验的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看:沈括听了,就约了几个小伙伴到山上去看桃花。(遇到问题,自己去发现问题的地方看看,可能会找到答案。)·想:走到山下,沈括觉得又暖和了。这时,他想……(说明沈括一直在思考。)4、总结:沈括遇到问题时爱问为什么,而且他还会想办法去解决,正因为这样,他长大后成了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希望小朋友也能向沈括学习,养成爱动脑,勤思考,遇到问题努力想办法解决的好习惯。5、齐读全文。四、说话训练沈括对“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疑问,你在生活中,对哪些自然现象产生过疑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