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味“神清气定”、“知道”、“静静地”等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格。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准备】PPT课件【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应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杭州的小钱患了白血病,生命之花即将凋零,台湾青年在李博士的帮助下为小钱捐献了骨髓,小钱得救了。台湾青年用爱心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3.出示课件:杭州的小钱_________,生命之花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的帮助下为小钱____________________,小钱得救了。台湾青年用_____为小钱___________________。4.学生回答。二、品读感悟(一)走进小钱1.请你划出描写小钱的句子。2.课件出示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3.引导朗读,体会小钱急需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二)走进台湾青年(1)“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抓住转折词后面的语句,指导激情朗读。导语设置为:“在最危险的时刻,人们大多想到的是自己最亲近的人,然而这位台湾青年,为了救和自己非亲非故的杭州的小钱,没有顾及家人的安危。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让我们用心地再读读这段话吧!”(2)“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抓住余震中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他们的伟大和高尚。我会先播放余震的视频,让学生感知,在这种每小时余震次数为60至70下的危险时刻,再利用文本的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会平静吗?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加深学生对台湾青年高尚品质的认识。(3)再问学生:那么不平静的心情,他为什么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指导朗读,课件出示:当余震袭来,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他本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知道——当余震再次袭来,窗户上的玻璃啪啪地掉下来了,他得赶紧逃离,他还想去找找他的家人。但是,他知道——当余震再一次袭来,病床吱吱作响,针头一次次地从肌肤里脱落,但他仍咬紧牙关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4)终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齐读。出示句子: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A、从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还有什么?B、好好读一读这句话,你从这个省略号中体会到了什么?C、明确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语意未尽)(三)走进李博士(1)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让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到底是怎样奔波的?10时20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