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八桥中心小学语文教案课题2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意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句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4.积累节日、雪景的古诗。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诗句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积累节日、雪景的古诗。教学准备课件教时安排两课时预习设计1.借助生字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2.用田字格内的生字组词。3.收集古诗和作者的相关资料。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意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及王安石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4.积累节日的古诗。教学重点背诵课文,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及王安石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备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1.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日:农历正月初一)——风俗习惯。2.出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理解诗意,读出画面美。了解作者,感受诗中情感。扬中市八桥中心小学语文教案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1.诵读古诗读准字音:屠苏、瞳瞳日;读出节奏:师画竖线表示节奏,指名读;齐读2.理解古诗(元日除屠苏曈曈桃符千门万户—千家万户换与除的前后呼应)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3.读出画面(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春联)交流后指导朗读。背诵古诗自由背、集体背过渡:同学们凭自己就能基本读懂了几千年前的诗文,真是了不起!4.集体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品味文字给你的感受。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大家的感受?(暖)(1)我们就来找找这“暖”意来自何方。(放鞭炮的热闹,长一岁的快乐,春风送暖,屠苏的力量,曈曈日,辞旧迎新)(2)谁“暖”?读者“暖”:文字的传递(读:这是汉语言的无穷魅力,这是吟诵千年的经典传递过来的温暖)(男生、女生)千门万户:普天同庆(读:这是如阳光般普照的快乐,这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温暖)作者“暖”:新法推行成功资料链接: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情。公元1070年被任命为宰相,不顾大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法。《元日》就是作者拜相推行新政时写的,意借新年新气象隐喻自己的雄心大志。在他的心目中,新政就犹如诗中的阵阵春风,能够强国富民。(读: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快乐,这是一个心系天下的智者传递过来的温暖)所有的中国人:文化的传承(读:这是几千年的文明传承,这是我们华夏祖先传递过来的温暖)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背诵古诗。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我们学习的这25课的课题叫——《古诗两首》,还有一首扬中市八桥中心小学语文教案是什么?(《江雪》)轻声地读一遍用一个字说出这首诗传递给你的感受。这个感受又是谁传递给你的?(柳宗元)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为何要写这样的一首诗?他又为何有如此寒冷的感受?我们从诗中又读到一个怎样的自己呢?请同学们尝试着用今天读《元日》的方法去读一读。作业设计1.背诵、默写古诗2.积累:节日的古诗(《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板书设计25古诗两首读诗文经典读作者读自己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认识“孤、蓑、笠”三个字,会写“孤”。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将画与诗进行有效的整合,感悟诗情画意的含义,激发其爱诗的情感。4.通过资料的补充,感悟诗句,让学生体会诗中作者孤独的情感与顽强的意志,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5.积累描写雪景的古诗和词语教学重点背诵古诗,将画与诗进行有效的整合,感悟诗情画意的含义,激发其爱诗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资料的补充,感悟诗句,让学生体会诗中作者孤独的情感与顽强的意志,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备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能用几句话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