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8—39页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直观认识了线段、角,知道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用尺度量以及知道了角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以线段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继续认识射线和直线,并在教学射线后,帮助学生建立有关角的初步概念。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以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平行和相交等平面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和直线及角的空间观念。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直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解角的概念。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四、说教法射线和直线都是把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几何图形,小学生理解无限延长往往有些困难,所以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线段的经验为生长点教学射线和直线,从有限到无限,并辅以观察法、实际操作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射线和直线的表象,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最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的讲授法让学生自主建立角的概念,完成教学目标。五、说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着重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以及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忆线段相关知识1.创设情境:①教师左右手各捏住一条线的两端,将其拉直。②出示:三角板。2.问题:我手中拉紧的线和三角板的三条边都可以看做什么呢?预设:线段。4.追问:对于线段你都有哪些认识?预设: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度。3.问题:谁愿意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一、创设情境,学习直线和射线一、创设情境,学习直线和射线(二)引出直线和射线,探究其特征1.创设情境:教师在黑板上再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2.问题:我画的这两条线还是线段吗?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预设:直线、射线。3.追问: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直线和射线事物吗?你能举个例子吗?预设:手电筒、汽车大灯、探照灯、太阳的光芒……监控: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近似的射线。4.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直线、射线是什么样子吗?预设:直线和射线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6.追问:联系刚才的“变化”和大家举的例子,想一想直线和射线有什么特点。预设: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5.提问:你能将线段变化成射线和直线吗?(学生画图)预设:(三)探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1.导语:二年级时我们学习了线段,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直线和射线。问题:线段、直线和射线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3.小组汇报探究成果。2.小组合作探究。要求:(1)请小组内合作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三者的联系与区别。(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预设①:文字叙述它们都是直的;线段可以测量长度;直线和射线可以无限延伸,不能测量长度;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预设②:表格(三)探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预设③:线段图名称形状端点延伸线段直的2不能射线直的1一端直线直的0两端射线线段直线1.问题: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类的?是依据什么来分的?(学生汇报)2.问题:你的想法和他的一样吗?能再说说吗?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二、画射线、直线二、画射线、直线(一)围绕一点画线,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和无数条直线”1.创设情境:在黑板上点一个点。3.监控问题:你怎么不画了?预设:太多了,画不完。4.追问: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预设: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2.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