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巴金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历时10年。其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革命队伍里,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文革中大字报贴满墙红卫兵破“四旧”。孔庙大成殿明代彩塑孔子像被挖掉眼、扒掉心、身上贴满标语被查封的民宅文革中红卫兵批斗彭德怀、彭真原黑龙江省长李范五因发型酷似毛泽东,红卫兵说他是“政治野心家”“黑帮分子”,万人大会上在批斗他。“万人对敌斗争大会”批斗会场被逼迫戴高帽街头游行的“走资派”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教学目标:一、阅读文本,把握散文结构内容,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二、品味文本,增强语言文字的审美阅读能力,感悟作者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三、走出文本,用作品中的思想认识自我、关注社会人生。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伴随着这些经历,“我”的思想情感有什么变化?思考包弟的经历“我”的感情•被转送给我高兴•与“我们”相处七年快乐•“文革”来临,成为包袱害怕、忧虑•被送走轻松•送走之后沉重、羞耻•13年后的今天怀念、熬煎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是否多余?能否删去?不能。1.从思路结构上看,先说别人的故事引出话题,能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2.从内容上看,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二者形成对比、烘托,让人看出这类事情在全国并非特例,而是普遍现象。这样安排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深化了主题。3.从写作效果上看,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着重表现的是一种愧疚和忏悔。阅读文本,文中有哪些能够触动你心灵的语句?找出来分析品味或提交大家讨论。探讨作者历经磨难之后为什么仍摆脱不了内心的“熬煎”?通过学习本文,你觉得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思考揭露文革的罪恶表现作家严于自责、敢说真话的可贵精神呼唤人性,讴歌人性“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巴金“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巴金“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来”时至今日,巴金的这一伟大人格,是否还能继续影响着我们个人以及我们的社会?拓展延伸烽火卢沟桥勃兰特的下跪漫天的“污云”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关注社会和人生•在你成长过程中有没有让你难忘的一件小事,使你心存歉疚?•学习巴金先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的精神以及朴实无华的语言特色,用600字左右文字叙述出来,表达出你的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