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观与教育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是世界观的一种,包括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态度。从人类历史发展整体看,生命观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程度。各种宗教教义就包括生命观,人生观也是生命观。学校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生命,课堂教学被从整体的生命中抽象和隔离出来,被简化为特殊的认知活动。从教育与生命的关系出发,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的现象及其本质,理解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从生命出发,我们会获得对教育的新认识:1、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教育必须依据生命的特征。生命的特征是有限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与独特性,及其超越性。2、教育的过程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教育目的是使人从生存状态走向澄明的存在状态。存在的状态是开放、自由、创造及人我合一与物我合一的和谐状态。3、教育过程不仅仅是占有知识的过程,我们应注重教育形式中非计划与非连续的形式。非计划教育形式是指教育不能在不能作计划之处强作计划,必须给学生的“思”、直觉、顿悟、领悟留出时间和空间;非连续性教育形式是指教育领域中危机性遭遇、希望性遭遇和冲突性遭遇等不可预计的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4、生命视角中的德育过程意味着以生命的自爱为源头,引导自爱之心扩展为爱人,使个体的生命获得意义。同时,德育的教材、教法也应做相应变更。综上所述,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具有生命意识的教育改革正在开展,如赏识教育,台湾的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等。这些教育实验有着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课程设置。当代教育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但是教育是改良社会的武器,而非社会的工具。教育只有坚持追求人的精神价值,追求人生命的独一无二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采取的主要是应试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主要围绕升学而展开,基本上忽视了对生命本身的教育,偏离了人是教育的目的这一根本的指导思想,大学教育也是如此。目前的教育模式,主要分为公共课教育和专业课教育。而作为公共课教育重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本应该承担起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任务,但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分注重政治陛和方向性,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生命观的教育,这不能不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很大的遗感。正是因为这一教育内容的缺乏,导致了学生生命观的缺乏,从而造成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由于生命观教育的缺乏所导致学生生命观缺失的主要表现有:基础性价值人的生命是特殊的存在,具有特殊的存在价值。这种特殊的存在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生命相对于其他非人类生命而言具有特殊的价值,就是人具有其他生物所没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二是人类个体相对于人类其他个体而言,生命存在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所有人类的个体生命都是地球上唯一存在的个体,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和敬畏生命,因为这是个体用生命去创造所有可能性的基础。当代学生生命观缺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认识不到生命存在的基础性价值,因而导致在学校园经常出现学生自杀和杀人事件。无论是自杀还是杀人,都是漠视生命存在的表现,都是否定生命存在基础性价值的表现。创造性价值认识到生命具有存在性价值只是理解了生命的最基本层面。如果仅仅把生命理解为存在性价值,则人类的生命就和其他动物的生命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因为任何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生命更高的、更大的价值在于:以保存和珍惜生命为基础,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生命的价值。所以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可以创造出远远大于生命本身的价值。超越性价值人的生命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超越生命本身的能力。生命正是在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中体现其价值的,这也是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动物的生命是既定的,它们无法完成对自身的超越;而人的生命是未定的,其本质具有超越性。相当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看不到生命的创造性和超越性,他们或是被动享受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简单地重复生命消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