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黄娥娇作者简介:黄娥娇,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人,1963年8月生,大学本科,哲学副教授。现任中共惠州市委党校文化建设教研室主任,惠州市成人高教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惠州市委党校学术委员会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事哲学教学与科研以来,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有多篇论文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发表。内容提要: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现阶段应该开始实施“让一部分人先发展起来”的策略,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条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具备条件的个人也要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加强主观努力。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在马克思的视野里,人的全面发展包含着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内容。首先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人通过劳动改变身外的自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①;其次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②;最后是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有个性的个人”逐步代替“偶然的个人”。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在物质财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完全的实现,但又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创造哪些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初步探讨。一、现阶段应该“让一部分人先发展起来”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标志着当代共产党人已经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纳入视野,并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因此如何实施这一战略便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过去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遥远的事情;而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具备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我们认为,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应该提出和实施让一部分有条件的人“先发展起来”的策略,启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伟大工程。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首先,现阶段已经具备了“让一部分人先发展起来”的现实可能性。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个地区是不平衡的。在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实现小康社会,象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达到了比较富裕的小康水平,个别地区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率先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年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人口约占人口的1/10,也就是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大约4000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我国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些条件,为“让一部分人先发展起来”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其次,这是事物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的客观要求。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临界点就发生质变。社会的发展不能齐头并进,共同富裕也不能同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如此,总是从一部分人开始到大部分到全体,从不全面到全面地发展。因此,现阶段要让一部分有条件发展的人先发展起来,并通过这些人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人全面发展,最后达到共同全面发展。再次,这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非对称性的客观要求。社会的物质财富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和对称的,而是非对称的。如当今西方社会,物质得到较大丰富,但很多人却是精神贫乏;社会在正常发展,人却产生畸形发展。因此,不要以为社会发展了,人就会自然而然发展。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就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特殊的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和部署。否则,我们就会重蹈西方现代化的覆辙。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以兴国为已迁、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向党的最终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