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1.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2.学习本文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的方法。3.能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学习目标青岛闻一多像青岛闻一多像清华大学校园内闻一多像清华大学校园内闻一多像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诗人诗人新诗集《《红烛红烛》《》《死死水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神话与诗》《》《唐诗唐诗杂论杂论》《》《楚辞校补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周易》《》《诗经诗经》》《《庄子庄子》《》《楚辞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闻一多臧克家简介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臧克家于臧克家于1930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可见相知之深。19331933年臧克家准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备出版诗集《《烙印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印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40年代,两人多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1944年年99月月11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1944年年1010月月1212日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我的先生闻一多》》以以示悼念。示悼念。知遇相惜亦师亦友知遇相惜亦师亦友地壳校补赫然函寄漂白衰微卓越深宵钻探锲而不舍兀兀穷年警报迭起潜心贯注迥乎不同慷慨淋漓气冲斗牛无暇顾及目不窥园仰之弥高炯炯目光沥尽心血wùjiàojiǒngjiǒngpiǎoxiáxiāo读一读读一读qiàomíhándǒuqiánzhuóqièzuānlìhèkuīdiéshuāikǎikǎi理清结构指出课文中的过渡段,据此将课文分成两部分。课文结构分析说和做学者(1-7)为探索救国道路,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民主战士(8-18)投身民主运动,不畏敌人,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过渡学者——闻一多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做”了再“说”“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