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外国语小学六三班郭少娟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曾赴美留学,1881年回国。1888年,任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1905年,接受清政府任命,主持修筑京张铁路。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文中一句话对他做出了高度的概括,请画出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他非常爱国。詹天佑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1、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背景链接——•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掠夺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在铁路附近,帝国主义国家争着办工厂、采煤矿,掠夺我国的资源。他们在我国修筑铁路,除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控制了铁路和铁路沿线地区。2、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3、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还没有出世”本意是指人没有出生。这句话说明了外国人瞧不起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这样写,更能反衬詹天佑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品质。4、“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自然条件差,任务极其艰巨。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詹天佑是怎么做的?作者记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选取了哪些事例来写?(同桌交流,用小标题形式概括出来。)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他是怎样想、怎样说的?(学生自读---自己划找----小组交流----全班探讨)1、遇到困难,他总是想:(齐读)京张铁路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修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这句话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为祖国争光的坚强决心。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2、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齐读)“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詹天佑作为一个领导者,在困难面前能够以身作则,在工作和生活上能与工人们同甘共苦。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上面的两句话。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中部凿井法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居庸关隧道施工图八达岭隧道施工图按课文内容填空:1、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隧道,采用(的方法,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的方法。两个隧道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的好处是(),这表现了詹天佑(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使工期缩短一半杰出的智慧和才干)。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由于坡度大,火车无法开上去。设计“人”字线路。¡¾ÏÂÔØ×Ôwww.glzy8.com¹ÜÀí×ÊÔ´°É¡¿Õ²ÌìÓÓ£¨ÈË×ÖÐÎÏß·£©¶¯»¿Î¼þ.exe2、铁路经过青龙桥隧道,坡度特别大,为了解决这个困难,詹天佑设计了一种()线路,采用()的办法,顺利地解决了火车爬坡的难题,这表现了詹天佑的()精神。“人”字形创造两个火车头一推一拉按课文内容填空:正是凭着满腔爱国情怀,正是凭着这一份坚定的信念,正是凭着超群的智慧和大胆的创造,詹天佑终于以铁一般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为所有的中国人争了光!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