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归园田居教案VIP免费

归园田居教案_第1页
1/5
归园田居教案_第2页
2/5
归园田居教案_第3页
3/5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陕西省柞水中学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情况。2.学会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3.学习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能力目标:通过找寻文中的关键词,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情感目标:正确评价陶渊明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道路选择,培养学生的修身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教学手段和方法:1.朗读法、讨论点拨法。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自我探究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桃花源记》,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生: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他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风俗淳朴、鸡犬之声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篇佳作《归园田居》(幻灯片:题目)(板书)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歌常常是作者经历,情感的外现,所以,在研读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作者,现在我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怎样。三、朗读吟诵,整体感知三分诗靠七分吟,只有读了才能入其境,得其趣。1这首诗是几言句式(生:五言),所以,它的朗读节奏是(生:二三节拍)。首先,请一位同学将这首诗朗诵一遍。请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诗歌节奏、停顿,读出情感。有谁能自告奋勇地读一读呢?2齐声朗读四、披诗入境,体悟诗情刚才我们一起整体感知了整首诗的内容,现在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主要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而写的呢?(生:归字)找得十分准。那么,本诗围绕这个“归”字又主要写了“归”的什么内容?(生: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如何)1提问:从何而归?(官场)可是这些诗句中并没有出现官场?(生答:尘网、樊笼喻指官场)2为何而归?(生:厌恶官场,喜爱田园)哪些诗句说明了诗人的这种态度呢?请找出来。(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理解。(生答:尘网、樊笼喻指官场,旧林、故渊喻指田园,羁鸟、池鱼喻指官场中人)补充:“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养在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共同特点是(生:都失去了自由,受到束缚),“误落”“三十年”流露出诗人无限的心酸,“守拙”怕自己受到官场的不良影响而迷失本心,保持人格的独立。这些反映了诗人身在官场时是一种什么感受呢?(生:没有自由,痛苦不堪)3诗人身在官场是这样的感受,他所生活的田园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诗句。(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幻灯片:诗句)我们一起将这些诗句朗诵出来。(师生齐读)这里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呢?有(生: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种农村生活景象都是最常见的,十分普通,可是在诗人笔下怎么就显得是这么的美丽呢?请大家鉴赏这些诗句的美感,深深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情感。(生答,教师引导、补充)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十余”、“八九”,这两个约数,显示出主人的生活应该是十分简朴的,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有一种满足感。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春天,榆树柳树浓荫覆地,夏天,桃花李花互相争艳,弄姿堂前,素淡与绚丽交相成趣。尤其是“荫”和“罗”两个动词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它们几乎是含情的,是一幅色彩纷呈的图画。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你看那暮霭中隐约可见的远处村庄,还有那轻柔漂浮在村落上空的炊烟,有着浓浓的乡村气息。画面一下由前四句近景拉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一样慢慢拉开,充满农家风味的草屋也融入到这深远的背景之中,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同时,“暧暧”、“依依”都是叠音词,又使诗歌具有了一种音韵美。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使画面一下子活了起来,诗人不写虫吟鸟唱,不写人,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写了人们生活的环境,狗在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归园田居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