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即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影响三圈环流①圈②圈③圈地转偏向力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压带A为带C为带E为带G为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赤道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极地高气压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2)六个风带B为带D为带F为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信风西风极地东风(3)季节移动规律:随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冬季。太阳直射点偏北偏南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温馨提示]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西风带信风带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三维设计39页)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答案:1.D2.B课时跟踪检测(五)下图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答案:1.C2.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动力上升B.②为高空西风C.③为热力下沉D.④为东南信风答案:2.B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回答1~2题。(三维设计39页)1.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2.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答案:1.C2.C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东北季风西北季风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西南季风东南信风(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东南季风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并不完全相同,二者特征差异较大,具体如下:东亚温带季风气候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西北风,源于亚洲内陆,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寒冷干燥东北风,源于亚洲内陆,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温暖干燥夏季东南风,源于太平洋,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炎热湿润西南风,源于印度洋,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性质炎热湿润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并不完全相同,二者特征差异较大,具体如下:季风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气候类型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源地成因性质强弱比较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亚洲内陆亚洲内陆太平洋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炎热、湿润冬季风强于夏季风炎热、湿润温暖、干燥寒冷、干燥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基础知识要打牢学科能力要过硬高频考点要通关解题训练要高效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人教版地理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1)单一气压带、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