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农村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摘要:为了提升农场音乐教育水平,本文通过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特点的分析,得出了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改善农村音乐教育水平的思路与方法。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农村运用如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音乐教育正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它从一个孩子入学到高中毕业一直充斥在学生们的学习课程当中。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学校重要的美育手段之一,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就在城市教育如此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农村的音乐教育还没有步入正轨。如此大的两极分化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因为,中国的本质是个农业大国,大量的人口是农民,我们只有改善占大比例的农民的音乐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全国整体的音乐教育质量,从而缩减两极分化的程度。一、农村音乐教育现状据统计,农村专业音乐教师数量极少,不足教师总数量的3%。在农村一个老师可能要负责好几门课,尤其是音乐课这种在他们眼里可有可无的科目,基本上不会有专门的老师来负责。有的老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会深入思考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会什么就教学生唱什么,这根本无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有的可能从心里很希望学生能学好音乐,但是由于自己是半路出家,对音乐的知识一窍不通,甚至不认识五线谱,也只能力不从心了。如此的教师情况,如何能让农村们的孩子们学好音乐呢?连老师都忽视音乐的重要性,又有多少孩子能重视音乐呢?除了师资力量不足之外,在农村,音乐教育的相关设施也是十分简陋的。有些学校没有钢琴、手风琴;有些学校有,却由于长久没有人使用,都结满了“蜘蛛网”。设施的简陋与当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所以想快速改善农村的硬件设施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教材也是问题之一。要不就是教材太过简陋,万年不变,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要不就是教材太过深奥,与农村的现状不符,缺乏专业知识的老师由于看不懂,无法讲解,最后只好放弃使用教材。总体来看,想要解决农村的音乐教育问题真的是很严峻、很复杂但又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其实,农村的孩子们对音乐还是十分向往的。在他们的联欢会上,每次都会有几个同学自己通过家里的电视学会一些流行歌曲和舞蹈来表演,极少数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补充自己的音乐知识。可见,孩子们对音乐还是十分渴望的。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没有什么大型的形式;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儿童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象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儿童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