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南沙区“明珠杯”三年级英语教师教学设计比赛单位:榄核小学姓名:卢锦冯健峰授课内容:Unit9Whoisthiscutebaby?参赛资料:教案(√)学案(√)课件(√)1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9Whoisthiscutebaby?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广州新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9Whoisthiscutebaby?的第二课时。学生在本Module中主要学习、复习家庭成员称呼和描述人的形容词的词汇及新授Thereis….和复习Whoisthis…?句型的用法。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相关话题,已学过的词汇有:家庭成员:father,mother,grandpa,grandma,brother,sister,uncle,aunt;描述人的形容词:cute,old,young,strong,thin,pretty。已学句型:Who’sthatboy?She’ssoyoung。在Unit9的第一课时中,学生学习了如何描述人物。学生已经学习了3个家庭成员称呼和4个形容词和Whois…?句型的问答。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习Thereisa…inthephoto.句型和Let’stalk对话及photo,there,thereis,baby四个单词。在前一个课时的基础上巩固描述照片中人物的表达,在具体的“谈论我的家庭”语境中进一步学习和扩展,深化“Ilovemyfamily”的主题。Unit9课时划分详见表1:课时划分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词汇:cousin,grandfather,grandmother,heavy,tall,short,lovely句型:Whoisthis…?Thisis….He’s…./she’s….Funwithlanguage1第二课时词汇:photo,there,thereis,baby句型:Thereisa…inthephoto.Thethin/stronglady/manis….Let’stalk对话教学&Funwithlanguage2第三课时Funwithlanguage3&4Singalong第四课时SoundfamilyRhymetime表1:Unit9课时划分表二、教学对象分析在一、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家庭成员称呼和描述人的形容词词2汇,相关歌曲、小诗。但是由于相隔时间长,大部分学生已经遗忘。所以,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地激活已有知识,学习新的目标语言,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在唱歌、读小诗、做游戏和做任务中学习英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他们总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所知道的和所学过的知识。这节课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唱歌、玩游戏、做任务等活动提供了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三、设计理念1、《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家庭成员”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话题。借助学习观看老师、Ben和自己的全家福,唱儿歌、玩游戏等,让学生对家人间的爱产生共鸣,体会相册里包含的爱,深化Ilovemyfamily这个主题的学习,实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2、根据《课堂评价论》(刘志军,2002)中提出的“重视课程潜能的开发,促使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和充实内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促使学生发展的因素。”我在教材本身的基础上滚动重现了上学期所学的家庭成员、描述人的形容词等词汇。我通过让学生brainstorming和大量的图片,激活学生已学的词汇,通过我提供的情景和语言帮助,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和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让学生在拓展部分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拓展语言,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3、根据《论外语学习的语境》(王初明,2007)中提出的“直接语境”与“间接语境”理论。把本课内容中与孩子们生活情境相联系,设计任务从谈论老师的家庭相册——Ben的家庭聚会(“猜猜有谁来?”和“看看Ben的家庭相册”)——说说自己的全家福,让学生循序渐进在老师创设的间接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4、根据《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模式》(赵淑红,2006)中提出的对小学英语各类型的对话教学处理意见,本课属于结构型和情景型相结合的对话,学习Thereisa…inthephoto.句型结构因此,本课中我设计活动先进行结构教学,给予学生可替换的部分,让学生进行操练,在此基础上创设“Ben的家庭聚会”情景来学习课文,并熟读课文进行表演,最后在谈论自己的全家福时运用相应的句型结构。四、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目标:(1)词汇:能听、说、读单词photo,there,thereis,baby(2)句型:能认读、说句型:Thereisa…inthephoto.Thethin/stronglady/mani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