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必清生物知识一.生长素发展的历史:1880年,达尔文发现植物在单侧光照下会向光弯曲。1913年,杰逊用实验证明了达尔文于是提交了化学信号假说。1926年,荷兰植物学家温特对杰逊的实验进行改善。(运用了琼脂来代替生长素)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蔼等人从笸箩嫩枝,燕麦胚芽鞘等植物种分离出了生长素(吲哆已酸)小结: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1.提出问题,做出假使,设计实验,得出结论。2.达尔文的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尖端有无,温特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琼脂快是否与芽鞘接触过。二.生长素的作用1.作用: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应用:向光性和顶端优势3.生长素的不同浓度产生的效果;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三.生长素的运输生长素的运输分为: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四.五种植物的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旺盛的组织器官中含量较高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脱落酸,乙烯:在成熟衰老的组织器官中含量较高,抑制细胞生长和分裂。五.生长素在农业上的应用1.促进纤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的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克隆技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概念:植物体内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完整的植物体的遗传潜能,植物细胞的这样的特性叫做全能性。在植物体内,细胞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选择表现,但是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表现出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和移植技术1.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内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到单细胞,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2.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1)要在液体中进行2)液体中要包含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3)适应的温度和PH值4)足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3.动物细胞的特点是贴壁生长,接触抑制。4.核移植技术细胞核移植:是一种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某种动物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同种或异种的去除细胞核的成熟细胞的技术。动物细胞的克隆:是将共有体细胞的细胞核与受体取核细胞的细胞质进行人工组合,借助细胞的发育能力,经过培养发育成胚胎进而形成个体的技术。促进细胞融合:1.物理方法:电激法2.化学方法:用聚已二醇克隆技术是当今世界无性繁殖的新课题,他会带来伦理问题,但同时对医学治疗开创了新天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1.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放到另一个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性状。2.基因工程的工具1)基因剪刀(限制酶):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点的节点上切割。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具有识别标记的基因,便利于进行筛选。常用的有:质粒,噬菌体,动物病毒)3.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1)提供目的基因:取得人们所需的特定基因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监测和表达基因工程的应用1.植物:1)突破了传统杂交育种的局限性2)开辟了生产育苗的新途径2.动物1)改良了牲畜经济的新思路2)动物生物反应器为医药事业开辟了新途径。基因工程的运载体1)使用运载体有两个不敌:1.是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移到新的细胞中去2.利用它在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的大量复制2)运载体主要有两类:1.是细菌细胞质的质粒。2.是运载体是噬菌体或某些病毒等。DNA分子杂交、杂交育种、植物细胞杂交DNA分子杂交: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两种生物的DNA分子单链放在一起,如果这两个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那么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的双链分子。这种方法称之。杂交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用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方法。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诱导酶与组成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DNA连接酶:把两条DNA链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的酶。诱导酶:微生物体内的一种酶,当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时才能合成的酶,用于代谢的调节。合成酶:微生物体内的一种酶,在微生物体内一直存在,其合成只受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