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欣赏五彩池绮丽的风光,感受它独特的魅力。现在同学们打开书,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课文围绕着五彩池主要讲了什么?(先根据举手情况指名三位同学,然后请第三名同学推荐一人读书)生:我推荐赵婧妍读第四段。师: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推荐她?生:因为她读书好,有感情,声音洪亮。师:看来你非常懂得欣赏别人。(请第四位同学再推荐一个人读书)在我们班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平时因为胆子小,或者性格内向,锻炼的机会很少。你能不能给这样的同学一个机会?生:我推荐***。师:(面对这个被推荐的孩子)你看,这么多同学都想争取这个机会,她把机会给了你,你应该对她说些什么?生:谢谢你!(面对推荐自己的同学)生:不用谢!师:我们同在一个集体中学习,就应该互相欣赏,互相帮助。(5位同学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完了全文。)师:几位同学读得很好,基本上做到了正确、流利,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会读得越来越好。谁能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课文围绕着五彩池,主要讲什么了?”生:课文围绕着五彩池主要讲了五彩池的形状、大小,还有深浅,还有池水的颜色。生:还讲了五彩池中的石笋。师:我们在这两位同学说的基础上概括一下,也就是说课文主要介绍了关于水池、池水还有池底的石笋一些情况。(板书:水池池水池底)师:五彩池到底在哪呀?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原句读给大家听。(指名一人读)给你提个要求,要让我们每个人都听清楚五彩池到底在什么地方?生: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有意识地强调了“四川松潘、藏龙山上”这两个词语。)师:(面向大家)听清楚五彩池在哪里了吗?生:听清楚了,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师:好,还是这句话,你们听老师读,看看能听出什么不同的意思。(老师读时,强调了“真的”这个词语)生:我听懂了作者小的时候就想看看传说中的五彩池,现在终于亲眼看到了。生:我听懂了作者梦想成真了。师:真了不起!同样的一句话,你们竟然听出了不同的意思。还是这句话,老师再来读,看你们还能听出什么?(老师读时,有意识地突出了“像瑶池一样神奇”。)生:我听懂了五彩池很神奇。生:是和天上的瑶池一样的神奇。师:你说得真好,我把它写在黑板上。(板书:瑶池神奇)看来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读法,就会表达出不同的感受。你们自己来试一试。(同学自由练习这句话能够听出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师:那么五彩池到底神奇在哪儿呢?请你认真默读课文,把你感受到的五彩池神奇的句子划下来,然后练习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默读、标划、练习朗读,教师巡视,不时和学生交换意见)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是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标划的句子?也就是讲水池的这部分?(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举手)能说说你从这部分感受到五彩池怎样神奇了吗?生:五彩池特别多,形状也不一样。生:我想补充。我还感受到了五彩池大大小小、深浅也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数量多形异大小深浅)师: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特点来练习朗读,一会儿我们通过听你读书,来体会你的感受。(学生放开声音自由练习,所选择的内容不同。老师行间个别指导。)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水池多的句子?生: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师:我非常欣赏他读得这一处——漫山遍野。这个地方我们是要读得快一些还是慢一些?生:慢一些。师:为什么?生:因为“漫山遍野”是说太多了,满山满野都是水池,看都看不过来,当然要慢一点读。师:也就是说,要慢慢地欣赏。(打出课件,画面上呈现出漫山遍野的水池,学生见了不由得发出惊叹)师:你们知道这样的水池,在藏龙山上,大约有多少个吗?生:我课前查过资料,大约有3400多个。师:是呀,这么多的水池,怎样读才能表现出来呢?请你自己再练习一下。(指名汇报。学生通过看图,对五彩池的“多”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所以朗读起来很有味道,跟初读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师:你们谁喜欢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