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质兰心秀外慧中----浅析汉乐府中的女性形象作者:李娟荣内容摘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1]。女性的天生丽质使她们像芙蓉一般,质朴明媚,静娴优美。然而能够撑起半边天的女性们,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从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到《诗经》中所描绘的最多女性形象,我们都不难看出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是很重要的。然而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大汇集,它不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而女性形象的描述则是其重点,它采用叙事写法,突出描绘了女性的风姿,将百媚众生的女性形象刻画的入微细致。通过对汉乐府中“未嫁女”和“已婚妇”的形象的对比,我们能看出她们有众多不同之处,然而这种不同不在于她们的身份地位,而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汉乐府里程碑似的地位在于它以人物形象的描绘深层次的表现了当时社会制度和女子的生存状态。关键词:汉乐府;未嫁女;已婚女;民间;女性形象一、汉乐府之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从古至今,女性是一个永久不衰的研究话题,而研究女性形象则是研究女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艺术形象的塑造,它是来自于现实生活而不是来自概念,它是知与意的综合,亦即全部内心活动的产物”因此女性形象是现实生活的产物,守着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从而在对其研究时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其精神意蕴。1.1神话中的女性形象最初塑造女性形象的艺术作品应属神话。“由于当时处在原始社会,原始先民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满足食物的充足与下代的繁衍,因此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是以此为基础的,极力的夸大女性性别特征”主要以开天辟地生育造人等为叙事中心。例如汉族神话中的女娲、精卫、壮族的从事姆洛甲、土族的衣罗娘娘等形象。他们都能以巨大的力量改变混沦世界,创造能够适于人们生活的环境。在塑造这类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它们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充满母性的一面的形象。例如汉族一篇神话中说到“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并用身体化为万物”[2]。这种牺牲自己、舍己为群的高贵品质正是表现了女性在人性伦理上具有的母性美。神话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优秀的品质:勤劳勇敢、温和慈爱、不怕牺牲的精神。在经济、文化、政治绝对落后的原始社会,这样的形象表明女性当时的社会地位,应该说是它们印证女性的话语权。同时这样的女性形象不能不说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1.2《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诗经》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三百零五篇作品,,而涉及女性形象的诗歌约占总目的三分之一。可见女性在社会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作品中描绘了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例如能够大胆追求自己所爱的人,不受任何礼法约束的。《摽有梅》[4]中的女性形象,就能够直言表达自己心声,不畏世俗的眼光和评价,奋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北风·静女》[3]中的女性形象更是“静于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充分的表现了女子的思君情怀,而“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又展现了痴情女子的美妙的景象,真可谓的是把此种女性形象描绘的入木三分。《诗经》中不仅描写了以上这样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充满幸福感的女性形象,而且描写了像《氓》[5]中这样女性形象,远嫁他乡,在没过多久的幸福生活就遭到丈夫的遗弃。妻子勤劳能干,善良朴实,丈夫却置之不理,而且有了新欢之后,就无情的休了妻子。就如封建社会女性有无价值,有多少价值,不是取决于他们自身能力实施,而是取决于男性对她们是否爱怜以及爱怜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古代妇女所具有的社会地位和男尊女卑的婚姻制度。《诗经》中不仅有上述表现女性懦弱,同时也有表现女性坚强刚烈,如《王风·大车》[6]描写了一位坚毅大胆的女性女子,能够对以打官司要挟她成婚的男子严词拒绝,不畏强暴果敢坚强的面对无理求婚。诗经的艺术成就是炳成于史的,她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也可谓是具有里程碑似的地位,它不仅描绘了以上几种女性形象还刻画了怨妇,思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