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善待他人学会宽容,善待他人迎难而上,提升自我迎难而上,提升自我我的大学我做主我的大学我做主学会宽容,善待他人学会宽容,善待他人迎难而上,提升自我迎难而上,提升自我我的大学我做主我的大学我做主杜绝作弊,从我做起•----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文明守纪,杜绝作弊•一、背景:•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时光飞逝,转眼一学期的学习又将告一段落,我们也迎来了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我们要面临的既是一次学习成果的检阅,更是一场道德与诚信的考验,面临期末全校已经进入了备考阶段。严肃考风考纪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次活动意在使同学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培养同学们诚信的意识,并初步学会将诚信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真正做到诚实守信。让每位同学认识到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职业道德的根本,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要培养诚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二、目的:•1.全面贯彻、认真学习考场纪律要求。•2.指导大家的认真复习,做好考试准备。•3.加强诚信意识教育,塑造良好道德品质。三、内容:•(一)考试作弊现象和原因分析:•(二)作弊的危害;•(三)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事例);小品:替考•(四)父母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五)面对考试,我们应该怎么做(讨论,总结)?•(六)宣誓。•(七)小结。•1、错误的考试观念。错误的考试观念的危害远远大于考试作弊本身。学生更多情况只看到了考试这一手段,而忽视了考试的本质。考试作弊归根到底是一些学生没有将考试看成是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检查,而是为了考试而考试。错误的考试观念加上诚信道德的缺失导致了作弊行为的发生。(一)考试作弊现象和原因分析:•2、各种错误的应试心理。第一,冒险、侥幸心理。几乎每个考生都知道作弊的后果,但他们仍然以身试险,主要是他们总认为考试被抓离自己很远,自己并不会那么倒霉。这种近似赌博的行为充分暴露了考生对考试作弊结果认识之模糊,他们看似知道违纪作弊的结果,但其实他们并不充分了解被抓后要承担的种种责任和后果。第二,虚荣心理。部分大学生过分看重分数,担心考试考不好,被别人瞧不起;担心考得太差影响评奖评优;担心分数太低,出去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不看好。他们冒着违纪违规的风险作弊,以满足个人欲望。第三,从众心理。人都有一种“趋众心理”,看着别人在作弊,有的大学生也会参与其中,“随大流儿”。当然此类心理只是少数一些考生的心理。很多考生表示其实并不想作弊,只是觉得别人平时并不如自己努力学习,而在考试时作弊就能拿到好成绩,能拿奖学金助学金,心里不平衡,于是产生了“不作弊白不作弊,作弊成功就是自己的本事”的思想,加入了作弊的行列。第四,“讲义气”心理。这类学生自身学习成绩相对较好,面对同学的“求助”,不分是非,慷慨地伸出“友谊”之手,岂知害人害己。究其原因,是把考试当儿戏,对作弊的危害性认识不清。•3、其它原因导致的考试作弊。一是,疏于学习。一些学生跨入大学后,对自己放松了要求,学习失去了目标,平时不努力,浑浑噩噩混日子,或是把心思用于其他方面,如恋爱、网络游戏、打工等,一到考试就犯愁了,由于在学习上投入不够,临考试时准备不足,又怕考试不及格或想得高分,于是产生作弊动机或行为。二是过级的考试压力。英语、计算机等科目已成为衡量评价学生优劣的指标,而且大多数学校都将英语和计算机的等级与学位挂钩,至少要求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为了考试能够过关,一些学生不惜以身试法,抄袭或是请人代考。•(二)作弊的危害:•A对社会的危害:•1、践踏了社会的诚信理念,加剧了社会的信用危机。作弊现象的泛滥助长了部分学生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心理,作弊风气的形成会引发同学们所厌恶的不正当竞争的产生,会影响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干扰良好学风的形成。对那些积极上进的学生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严重阻碍着教育的健康发展。•2、造成整个教育系统的价值观混乱。假如当正规的考试中类似的作弊风行之后,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