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写弛马射虎的孙权)(写足智多谋的周瑜)(写能文能武的曹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样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作者生平简介名家范读,学生注意语调、停顿以及生字。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麽内容?上阕:正面描写赤壁美景,以引起对古人的怀念。下阕: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上阕:(赤壁)(怀古)所见:大江、故垒所想:千古风流人物乱石、惊涛一时多少豪杰下阕:(怀古)(伤今)所忆:(周郎)雄姿英发所慨:多情善感羽扇纶巾早生华发才华横溢人生如梦课文欣赏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写出了长江奔流浩浩荡荡、气势磅礴,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课文欣赏3、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穿”——写出石壁的陡峭;“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氛。课文赏析4、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课文欣赏二、下阕可分为几层?两层:第一层(从“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描写周瑜的形象。第二层(从“古国神游”到“一樽还酹江月”)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课文欣赏苏轼为何钟情于周公谨?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年轻有为风流倜傥威武英俊气宇不凡风度翩翩儒雅潇洒指挥从容战功卓著合作探究:作者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作者从下面几个角度与自己比较周瑜苏轼年龄:生活:外貌:职位:际遇:47岁幸福美满屡遭不幸英俊儒雅早生华发东吴都督团练副使功成名就34岁壮志未酬周瑜和苏轼的对比旨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课文欣赏课文欣赏讨论•词人抒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是否消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内容表达方式上阕下阕遥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