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课时《长相思》教学设计惠州市惠阳区淡水第六小学陈育全【案例背景】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词中4个生字新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能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情朗读感悟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教学准备:纳兰性德简介资料,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出示题目,读题感悟,你从题目读出什么?产生什么疑问?板书。(2-3分钟)(达到的目的:让学生对词有个大概了解。)二、读词。(5-6分钟)1.借助字典,读准每个音。(重点:聒碎)2.出示全篇词,划好节奏,读准节奏。(1)齐读;(2)个别读;(3)同桌互读。(设计意图:让学生读出点古诗词的韵味。)三、解词。(10-12钟)(一)小组合作学习。1.出示上阕内容,让学生四人一组自行了解词意。2.小组代表汇报。期间让学生补充发言。(二)学生质疑。1.学生小结,翻译诗词的方法心得。2.教师点评:诗词的翻译方法:从字到句,“拆---组---连---补”。3.自学词的下阕,写一写词意。(三)自学下阕内容。1.借助字典自学。2.同桌交流,互说词意。3.汇报。(四)师生点评,学生理解全篇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怎样理解古诗词,并能将这篇词的大意自己说出来)四、感词。(6-8分钟)1.简介纳兰性德和时代背景。(让2个别学生来介绍,其他学生补充)2.根据词的意思,把词的画面画出来,对着画面,按词的节奏读一读,想到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是在哪里感受到的?3.学生反复读。4.学生汇报对词的感受。(达到的目的:感情朗读感悟作者和戍边战士浓厚的思乡之情,以及戍边将士的疾苦)五、品词。(5-7分钟)1.齐读词。2.自己读,3.说说这篇词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或说说你最喜欢的词句。(用词、意境、情感、写法)补充: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情思的绵长心境,是以小见大的佳作。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4.引申拓展:你还读过哪些和这篇词表达类似的诗词,跟大家分享一下。六、背词,总结。完成板书。(2-3分钟)1.回到题目《长相思》。谁相思?突出“长”。深化主题。2.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七、作业:(1-2分钟)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一首有关将士思乡的诗词。板书:长相思()(家)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