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姓名谢渫潇书名幻想小说——《遥远的声音》故事常常引发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深度思考。最近我看了日本作家佐佐木赫子的一篇幻想小说《遥远的声音》,又让我有了深刻的反思。小说中的主人公正彦的时间不是自己掌握的,想游玩得请示妈妈。假期来临,表哥悠闲地去钓鱼,正彦却被妈妈逼着每天坐一个小时的电车去上辅导班。那天,妈妈记错了时间,正彦白跑了一趟,他多想去玩啊!就在路边给妈妈打电话请示时,他不幸被汽车撞死。在惨剧发生的那一瞬,表哥正好路过,听见正彦对着电话向妈妈说:“玩……好吗?”后来正彦家里总接到死去的正彦打来的电话。一天,表哥去他家,电话铃响了,果然是正彦那犹疑的声音:“我玩什么好呢……”表哥对着话筒悄声而又坚定地说:“你去找小伙伴,一起去踢足球、骑自行车。”此后,死去的正彦再也没来电话。这篇小说用幻想的方式表明:一个被剥夺了游玩权利的孩子,死后的灵魂也无所寄托,不得安宁。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成人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为了孩子的名义去教育孩子,结果却伤害了孩子,甚至牺牲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但事实却是,我们成人以惯有的思维,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把自己的需求当作儿童的需求,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最终以牺牲儿童为代价实现自己预定的教育意愿和目标。看起来,儿童立场似乎是鲜明的、坚定的,但结果是,儿童在儿童立场上的缺位,成人在儿童立场上的越位,最终使儿童立场异化为成人立场,最后只剩下成人立场。而陈鹤琴先生早就作了揭露:“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为什么不准他们游戏?为什么逼他一举一动更像我们成人一样?这岂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么?学会放手、学会让孩子思考、学会让孩子行动,还给孩子一片天空,把参与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们参与生活、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