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市教科院李劲余映潮记叙文写作五笔结构法1.轻点一笔:概说事件2.解说一笔:介绍原因,解说经过3.略写一笔:略写故事,以做铺垫4.详写一笔:描述故事,优美、生动细节化(要有波折)5.升华一笔:表达感受,议论抒情(其间,如果再穿插一笔,也可成六笔结构。)“燕”与“雁”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燕”与“雁”“燕”:美好春光;美好爱情;世事变迁。“雁”:游子乡思;羁旅愁苦;飞鸿传书。二、荆州教科院王佑军(一)语文教师只有完成对教材的超越才能到达自由之境。好教师的标准:第一功夫----读懂教材。第一原则----用好教材(适当进行增、删、改、统)(增,即适当拓展延伸,增加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删即去掉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改即对教材进行重新改编,或打乱教材结构,或撤换有些内容。统即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和梳理,总结规律,指导方法。)(荆州把所有文言文全变成教读篇目。每篇安排三到四个课时。要求适当的语法教学,中考考。中考只写记叙文,平常也只训练这个文体,他们认为文体不限的话,不利于老师规范教,学生规范学。)第一境界----用教材教(指自己的教材,也就是对一篇课文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识,自己的设计,要多从文学的角度去发现。)(二)要建构尽量与教材相关联的作文教学体系:以荆州作文教学为例,他们有统用的初中同步作文学案,全是记叙文,36个专题,。体现了1、模块最优化(课文引路---技法提炼---佳作赏读---病文升格-----真题训练)2、教学进程规范化(每学期6个专题,每个专题4--6个课时)3、课型标准化(五种课型)体验感悟课:(老师让学生动手支脑,也可看图片,看视频,谈感悟)精读促写课(教师把有利于学生学的文本拿到课堂,进行佳作赏读,并且要让学生写上旁批。)思路拓展课(思路趋同,就写不出好文章,无创意,要引导学生拓展思路,比如〈〈公汽上发生的事〉〉,排除让座,抓小偷之外,就是创新,就写第三种思路,人人都想得到的坚决不写。)习作升格课(也就是病文修改或重写,设计成左右两栏,右边修改,有可比性。)4、方式活动化(主要谈谈阅读迁移性活动,比如讲〈〈背影〉〉故意把“买橘子”那一段时,问学生喜欢否,学生就会发现和自己平时写的作文差不多,而加上这一段就成了经典名篇,原来我们和名家只有一步之遥。这时候就可以自然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这一段的精美之处,原来,我们在写作时,完全可以把文章的关键性地方(情节发展最关键处,情感抒发处,美景出现处)切开来写(细节描写),一段两行,放慢节奏,慢慢回放,要“折腾”。(一篇好的文章,不能一下子进入绝美,应该慢慢来,要折腾)5、研究微点化(作文是一项技术活儿,自己不写,就让学生写,是教不好的。教师写下水作文,就是最好的写作教学。如果不自己写,那么就要认真研究写作技巧,对学生进行得力的指导。)(1)提取课文中有指导意义的片段学习(2)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进行训练(3)分年级分专题技法。“走进语文,你就走进了痛苦;离开语文,你又离开了幸福。”三、黄冈红安的一名年轻教师赵莉(工作六年,在农村工作五年,)以她年轻的独特的视角分析鲁迅及其文章,实在让人佩服她的执着与勇气,她就做这个讲座,修改了17次。我们很多老师提到鲁迅作品的教学,总是觉得读起来费劲,教起来费心,解起来费神。她分析鲁迅作品难教的原因是这样:1、教师过于依赖或迷信教参,很少深入到作品的灵魂。2、教师对鲁迅作品的解读与当下学生的需求、社会的环境相脱节。哈,看来难教的原因还是在我们教师身上。其实就鲁迅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分析来看,虽然有权势者、社会群体、被侮辱被损害者、觉醒者等等,但是他最关注的是“人”,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普世价值,在中学课本里,我们就应该从“人性”的角度来解读课文,教给学生温暖的一面。尤其是初中阶段。在最后的互动环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