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专业班主任——案例+对话+评析》学习心得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班主任工作、了解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需要具备的素养,我选修了《如何做专业班主任——案例+对话+评析》这门课。我做班主任的时间不长,此门课程的学习,我非常认真,学完之后感觉对自己的专业成长非常有帮助。学习这门课时,我除了通过电子文档保存下来的张万祥老师团队的《沟通能力》、《读书习惯》、《写作能力》、《总结反思》、《职业道德》、《实践智慧》、《应对挑战》、《网络技能》八个专题中的“案例故事”、“对话班主任”、“对话专家”、“综合评析”、“拓展案例”、“相关文献”等环节的内容,还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把视频中的重点内容摘要记录,共有手写笔记33页(A5纸)。学习之后,获益匪浅。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写厌学学生的心理辅导纪录,学习课程之后,我发现以前做的辅导是没有针对性的,辅导效果大打折扣。课程中吴增强司长的《聆听学生的心声——班主任心理辅导务实》中讲到的厌学心理辅导,把厌学分为“倦怠性厌学”、“自卑性厌学”、“适应不良性厌学”三种,并分别针对每一种厌学心理详解了辅导方法,对我以后班主任工作中的厌学心理辅导有很大的帮助。我做班主任的时间不长,自己也没有丰富的“青春期经历”,在学生的青春期辅导的工作方面做的不够深入。吴增强司长在青春期情感困惑环节讲的也很细致到位,通过学习,我能够更正确地看待学生的早恋现象,也了解了从“爱”所需要的能力出发、哪些才是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听了杨瑞清校长的课《走在行知路上、创造精彩人生》,我买来了杨瑞清校长的《走在行知路上》这本书。感受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在行知实验班,在行知实验小学、行知实验基地得到的传承和发扬,作为读者的我也对行知教育精髓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其中的“不留级”、“花苞心态”、“联合办学”深深地震撼着我。杨瑞清校长奔赴最边远农村学校的青春热情、开展行知实验班的教育激情、经历失败也不放弃……种种对农村教育执着坚守的情结深深的让我动容。杨校长20多年来坚持写教育日记也让我倍感佩服,二十多年来的笔耕不辍,最终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写成了《走在行知路上》。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要多写一些教育日记,来记录、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万平老师的《做一个播种幸福的班主任》以她从教三十年的经历,分享了她在班主任工作上的做法和感悟,通过《小厚,我们在一起》、《小骏,我们能行!》、《小木桥上摇一摇》三个温暖的故事向我们阐释了班主任工作的幸福之道——班主任对孩子付出了爱、付出了心、付出了坚持,这是幸福;看到孩子在自己的关爱下成长了,这也是幸福。王宝祥老师的《阳光心态每一天》,分享了课间十分钟的管理、校园打招呼、垃圾袋危机、替学生撒谎等案例故事,并详细做了分析。视频中的几个观点我印象非常深刻:1、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2、如果班主任因为学生的某种不良行为而讨厌学生,那么班主任推进的教育实践实质上在还没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3、任何既往的经验都仅作参考;4、遵循平行教育原则,个人与集体教育同时进行,有共性时才用;5、脑袋要长在自己的脑袋上。周卫研究员的《案例式远程培训内容、特点及方案解读》让我从宏观上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脉络,了解了什么是班主任案例、一个好的班主任案例的要素、案例如何选择与加工。同时知道了班主任工作案例共有7个专题讲座、48个专题案例,本课程中还没有涉及到了内容,我将在下一期的继续教育中报读。陈爱苾教授讲的《怎样撰写教育案例》中“一个小苹果的故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是故事中的班主任对孩子的那种无条件的接纳,让我看到一个班主任对孩子的爱、看到一个老师对孩子自尊心的呵护。第二是案例的取材、标题拟定都很有技巧。通过学习,我第一次知道教育案例如何选材、如何拟定标题、如何写作等,知道了写案例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案例是行(实践)与思(反思)结合的产物。接下来的张万祥老师团队的《沟通能力》、《读书习惯》、《写作能力》、《总结反思》、《职业道德》、《实践智慧》、《应对挑战》、《网络技能》八个专题,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