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学习领域、情境)名称:刀具材料和切削用量课时计划:2课时。授课时间:第2周星期四、五,3月12日至3月13日。学情分析:学生对专业工艺知识知之甚少,学习能力亦参差不齐。且多数学生存在厌学情绪。教学内容(教材)分析:从分析车刀切削部分材料的基本性能入手,分析介绍车刀切削部分材料的应用特点;以及切削用量三要素及选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应知):掌握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能力目标(应会,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会根据工件材料选择车刀和切削用量。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1.切削用量三要素的概念。教学方法设计与说明(如何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采用“媒体演示——分析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教学准备(仪器、器材、场地、引导文):教学双案、PPT课件。教学思路与板书设计:§1-3刀具材料和切削用量一、车刀切削部分应具备的基本性能二、车刀切削部分的常用材料三、切削用量三要素四、切削用量的选择教学行动过程:清查人数:14.1班应到人,实到人,请假人,旷课人,询问记载报告。14.2班应到人,实到人,请假人,旷课人,询问记载报告。整理与组织:整理教室(实训室),组织教学。环节学生活动(主体、演员)教师活动(主导、导演)设计意图导入(5)授新课(20)合作讨论(50)评价(10)拓展练习(5)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认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课件思考,积极回答问题。1.车刀的六个独立的基本角度有哪些?2.车刀前角、主偏角、刃倾角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开展讨论:1.车刀切削部分应具备的基本性能有哪些?2.常用的刀具材料有哪两种?3.切削用量三要素包括哪些?什么是合理的切削用量?如何选用?学生(小组)相互评价。课堂知识小结。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并及时上交。导入:车削时车刀切削部分在很高的温度下工作,经受连续强烈的摩擦,并承受很大的切削力,因此车刀切削部分的材料必须具备所需的基本性能,及合理选择切削用量。播放相关视频。一、车刀切削部分应具备的基本性能六大基本性能要求。二、车刀切削部分的常用材料培养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工艺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课后记要目标达成反馈:三、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切削深度),俗称切削三要素。它们是表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最基本的物理量,是切削加工前调整机床运动的依据,并对加工质量、生产率及加工成本都有很大。四、切削用量的选择合理切削用量的概念:充分发挥机床、刀具的切削效率时的最大切削用量。在一般情况下,首先根据加工余量选择切削深度ap,其次根据工件材料的硬化深度和切屑断连的已加工表面粗糙度情况选择进给量f,最后尽量选择较高的(高速钢刀具选择较低的)切削速度Vc,以切削速度来控制切削温度,消除切屑瘤,保证工件表面粗糙度。本次课通过对各种车刀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材料的车刀。并掌握其选用。1、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2、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合理设计布置课后练习,及时批改、评价。提升巩固课堂知识,学生作业反馈: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改进意见)学习质量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