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密山市第七小学孙丽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良苦用心、恍然大悟、意味深长”等词语。2.通过对爷爷语言的读、悟,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深切希望:联系生活。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3.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和结构。领悟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义,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引入:过春节时,收到过压岁钱吗?(板书:压岁钱)2014的年的春节你收到了谁给的压岁钱?多少钱?早在20世纪70年代,也就是老师小的时候,由于经济收入有限,压岁钱只能以分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崔国锋一起回忆那个时候爷爷给压岁钱时的情景。(板书:爷爷的)二、检查预习: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同学们完成的情况如何,请你做一下汇报。(出示: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中你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学生投影演示并领读。丰富的词汇积累有助于朗读水平的提高,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展示一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结合课文内容和提示补充完整。三、分析文章结构:在预习中,你是否发现本文的文章结构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请结合第六课总分总的结构特点,用双竖线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学生投影前演示)这样的文章结构,清晰直观,层次分明,很适合我们小学生习作时使用。四、分析课文,感悟情理:通读课文后,我们不难看出,值得“我”回忆的不单是(那几枚硬币),而是(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良苦用心)。(板书:良苦用心。出示第一自然段。)课文的总结段中也有一句话与之照应,(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谁能把这句话找出来。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是本课中最难写的字“嚼”,同时也是一个多音字,知道它有几个音吗?接下来,我们细细品味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究竟是怎样的良苦用心?请同学们默读2到6自然段,并完成表格。1、爷爷为什么要把压岁钱放在鸡窝里呢?十多年后,作者也体会到了其中的原因,请看课文的最后一段,聪明的同学们你能找到吗?爷爷又让我抓米喂鸡,是要告诉“我”什么?(做人要学会感恩,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良苦用心)。2、时光飞逝,转眼我已10岁了,这一年年爷爷把压岁钱放在了(菜园里)。爷爷为什么要把压岁钱放在菜园里呢?在爷爷看来土地是爷爷眼中的命根子。他对土地始终一往情深。从第5自然段段尾处对爷爷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就能看出来。这一蹲,接近了爷爷与土的距离;这一望,也望出了爷爷对土的一往情深。谁能把爷爷对土地的这份深情读出来。从这一年的情景也不难看出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良苦用心)。3、12岁那年,我已不再伸手向爷爷要压岁钱了,可爷爷依然把钱准备好了。这一次压岁钱是放在(“我”的衣袋里)。这又是为什么呢是呀,自己的钱要放在自己的身上,一切要靠自己,钱要靠自己去挣,知识要靠自己去学,好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同样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要靠自己去领悟。这就是爷爷借压岁钱所寄托的良苦用心。4、情感升华:多么朴实而智慧的爷爷呀!虽然没读过什么书,识不了几个字,但却懂得生活的艰辛,明白人生的道理,作者因有这样的爷爷而(自豪)。其实,压岁钱里总会寄托长辈们的良苦用心和无尽的疼爱,当你手捧压岁钱时,千万记得感谢长辈,报答长辈,不辜负长辈的期望。回到课文开头,课文开头处写到每逢过春节,爷爷都要给我压岁钱。可本文作者却只写了7岁、10岁、12岁这三年爷爷送我压岁钱的情景,这是为什么?(这是爷爷最寄予希望的对象,事例代表性、典型。)习作时,我们也要像作者这样精心选材。五、总结课文学到了这里即将结束,可爷爷那质朴而温暖的话语依然回响耳畔,让我们再次齐读爷爷的话来结束本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