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内容果实和种子第一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能用解剖的方法,利用放大镜对种子进行观察比较。2、能用简洁语言或图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3、初步了解种子的构造、4、知道种子萌芽的条件。5、从学生意识到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从小养成爱惜生命、爱护一草一木的习惯。重难点知道种子萌芽的条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水浸泡过的蚕豆若干。镊子、4只一样大小的透明瓶子、餐巾纸(薄纱布)、一些同种植物的种子、种子萌芽的视频、学生准备:蚕豆、镊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时间分配设计意图教学环节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课前交流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果实和种子。导入新课上节课老师请大家把一些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来,你们带来了吗?谁愿意介绍给大家?学生自己介绍带来的果实通过比较充分的交流,让学生对果实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一)揭示果实和种子的关系。植物的种子一般长在果实里。果实就是种子的家。(二)认识种子的构造1、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够长成一棵小草,也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种子里面有什么?老师发给每人一颗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大家猜想一下,并把自己的猜想画下来。2、用镊子、放大镜等工具示范解剖,指导解剖及观察方法。3、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提出质疑:其他种子里面是不是也和蚕豆一样?4、小结:种子的内部结构是很相似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并把自己的猜想画下来。学生分组实验,用镊子仔细地剥开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内部构造。在活动记录上画出所看到的。汇报观察情况,展示观察记录。学生分组观察花生、大豆种子的内部结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此环节让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认识到种子内部的构造。(三)、探究活动: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1、谈话:老师带来了很多种子,为什么他们没有发育成一棵小树苗呢?2、讨论: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3、提问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观点呢?阅读教材,指导实验。4、猜一猜:几号瓶能长出小苗呢?5、观察老师提前一周做同样的实验结果。讨论:能够长出小苗的瓶子里是什么环境?6、小结学生交流观点,小结学生分组合作,按教材提示做实验,控制4个瓶子里的条件讨论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通过实验操作,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