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舞台,辽阔大视野——低段学生课外阅读初探[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开阔视野的有效手段。新课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作了量上的规定,要求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如此重的阅读数量,如果学生没有强烈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难以完成的。再加上在电视、电脑游戏的冲击之下,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越来越淡薄。为了我们的学生在将来成为爱阅读、会阅读的一代,就该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小舞台,开阔视野,让阅读的清泉滋养孩子成长的心灵。[关键词]小学低段课外阅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充实头脑、拓展知识?如何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我认为课外阅读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它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更为学生的一生打好了亮丽的底色,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标对课外阅读还作了量上的规定,要求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然而在当前社会,电视、电脑、游戏充斥了学生课外生活,使他们的阅读意识越来越淡薄。如果学生没有强烈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难以完成的。即使完成了也只是走马观花,劳而无获。那么如何使学生真正喜爱阅读,并作为自身的学习需要,进行有效的阅读呢?我们要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小舞台,开阔视野,让阅读的清泉滋养孩子成长的心灵。一、激发阅读的兴趣——为学生搭建一个充满诱惑的舞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小学生对活动产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只有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投入,把自己的全部活动集中地指向读书,与读书有关的神经活动才会处于最佳状态,他们在读书活动中才能够体验到快乐和情趣。那么如何激发和保持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1.以教师的表率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尚在发展,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近朱者赤,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驱动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自己首先要喜欢读书。每天晨读时,老师一定要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如在第一学期学生学完所有拼音后,我在每节语文课最后留出三四分钟,有时给学生念首儿歌(儿歌、故事都选自学生人手一册的《课外同步阅读》),念完后,我就问:“孩子们,你们会读这首儿歌吗?你们想不想也像我一样会念更多好听的儿歌呢?”于是,就请学生轻轻拿出《课外同步阅读》翻到第几页,告诉他们,老师这首好听的儿歌就是从这里看来的,拼读能力强的学生就会饶有兴致地拼读起来。有时我会为学生讲一个小故事,故事讲到一半就戛然而止,他们正急着往下听时,我就请他们翻开课外同步阅读,在指定的地方找到老师讲的故事,然后告诉学生,老师已讲到第几行,请大家边看书继续听老师读,此时我就故意放慢语速拼读以便学生眼耳同步,或试着跟读;还有时则和学生合作:这则谜语几个学生分行拼读老师来连,那首诗歌老师负责一个音一个音地拼,请学生把老师拼的连起来......慢慢地,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产生了阅读的兴趣2.以读物的内容持久地留住学生的兴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学习的兴趣已经产生了,但是学习材料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心理的特点和爱好,如果我们只注重阅读兴趣的诱发而忽视阅读材料的趣味性,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难持久。要使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