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后面的心理学审视内容摘要:手机没收上来,有两位同学来认领,这件小事可以见到学生不好的一面,正是因为这不好让我们反思教学中的一些心理忽视。首先同学们课间在做什么,如何合理安排好休闲时间;其次师生同学之间如何化义气为正气,达到先进带后进;再者对于一再犯错的同学,怎样克服自己的惰性,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关键词:手机心理学课间休闲人我关系意志力一、事件回放这件事可以概括为:由一个手机引发的“战事”。有一次,学生的手机放在讲台下充电,平时很少有老师会关注讲台下面。下面到处是连接电脑的电线,如果不是因为充电器会发光,我也不会注意。看见手机,当时我很想发一通火——玩手机已经是很不妥当了,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学生带手机到学校,这个家伙,不但带来了,还要在讲台下的插座上充电。心想我平日里那些思想工作都白做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是转念一想,我发一通火,还未必找得到“元凶”,虽然骂了人但是肇事者可能还在幸灾乐祸,因为骂的是全班,不是他一个人,就与己无关了。人常常有这样一种心理满足:在他犯罪的时候,有人帮他顶罪或共同受罪,似乎这就没自己什么事了。教育教训也就变得无关痛痒了。于是我把手机拿回办公室,想办法应对这帮家伙。晚自习结束后,有个男同学来向我要手机,这位同学是班上常常“榜上有名”的家伙——有些学生好像无论用什么教育方法,对他来说都是无效,到了“刀枪不入”的境界了。这样的学生:你不给他手机,他会再买一个;你还他,继续给你添麻烦。此同学不依不挠地和我讨论并以一种谈论条件的口吻:老师你还给我手机,我就好好读书,不犯错一类的话都来了。当时我没有直接答应,只说看表现再说。在查寝的时候,一个成绩较好的女同学絮絮叨叨地向我陈述:老师手机是我的,你把它还给我吧。这下我闷了,一个手机还有两个失主?我问她,手机什么颜色,款式,她都答对了,看来手机应该是她的。当时我也趁机了解,刚才有同学向我要手机,到底是谁的?这位女同学答,他帮我拿的,我不好意思。好家伙,还连成一气了。第二天我照例上课,既没有骂学生,也没有提到手机的事情。上课时,我不时1将目光看向两位同学,这位男同学竟然比以前认真了一点。一直到了周末放学,我把两位同学都叫到一起,吩咐道:你们两个,首先是很讲兄弟义气,值得肯定。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但是老师希望你们是共同提升,而不是同流合污。下次看见手机,追究你们两个人共同责任。二,基于心理学的审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这件小事,再审视学生的心理,发现孕育其中有很多丰富的道理。我们老师首先要想想这些小事为什么会发生?怎么会有手机在充电,手机何时放在那里?发生了该怎么办?首先,关注那些休闲时间。手机在什么时间放到讲台下,总是在课间,晚自习前,晚饭后老师不在场的空档。这种空闲时间,如何科学合理合情地休息需要好好研究,探索。课间,与早中晚饭这一些空缺时间,老师一般都是不在教室,于是很少关注到学生的动态动作,这段时间是管理上的一个断层。学生的很多问题常常在此时暴露,学生之间尤其是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男女之间亲密,同学吵闹,学生偷玩手机等。因为他们知道这段时间老师不会来,此时他们是自由的。老师不可能随时随地管理到学生,那么合理安排这些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休闲能力。休闲能力是个体能力的特殊表现,是个体在休闲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休闲能力以相关的关于休闲活动的知识为前提。个体依其兴趣、需要从事特定的休闲活动之前,需对自身的身心状况及具体的休闲(目的、方式、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①能力需要学习和培养,休闲能力也是一样。如,小张喜欢绘画,那么他在这一时间可以阅读绘画类的知识,对技法、流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提升自己的认识同时又合理的休闲了。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可以鼓励他们在吃饭时间,利用暇时自己创作,汇报演出,将学校生活写成歌曲,随意哼唱,既娱乐又长见识。这种能力往往是要老师给予指导和培养的,学生只是知道绘画唱歌,自己喜欢,他是一个门外汉,这时老师指导他那他就能登堂入室了。老师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