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3.培养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4.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教学重点: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口答。)(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2)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3)绳子的长度不变,剪下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4)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5)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6)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学生回答后,可让他们说说正、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订正:(1)成反比例(2)成正比例(3)不成比例(4)成正比例(5)成反比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复习已学过的如何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以及明确正反比例的特点,为新课做准备。)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二、情境,教学新课1、课件出示例5的情景图。(1)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了解图中的信息,然后汇报。(学生可能回答的问题有,关于计算水费的问题他们在生活中也遇到过,用小明的方法计算水费他们也会算;还有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等等。)(2)师:那就先请同学们用你会的方法计算出10吨水要交多少水费。学生计算:12.8÷8=1.6元1.6x10=16元(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解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1(3)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设计意图:点明主题,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新课的学习。)2.共同探究用比例解决的方法: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课件出示)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和()的()相等。3.用比例解答。①(列比例式思路: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学生说明解题思路并汇报列出的比例式,教师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8x=12.8×10X=x=16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师:和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②让学生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师也要进行评析。如果列出的比例是可以吗?为什么?(可以,因为和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吨,是一定的。)③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2(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能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能给他们自信。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④师:同学们不仅用我们过去学习的方法解决了李奶奶的问题,还发现用比例的方法也能解决李奶奶的问题,同学们真能干。接下来请你们帮助解决一下王大爷的问题吧!⑤出现下面的练习: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1)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演。(教师巡视)(3)集体订正,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概括总结师:刚才我们用正比例知识帮李奶奶和王大爷解决了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解题思路,再想一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师总结:1、分析找出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2、判断他们是否是正比例关系。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4、最后解比例。5、检验作答。(设计意图:归纳解题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