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河镇有效教学管理办法(修改稿)一、有效计划1、明确计划目的。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依照国家课程设置安排、各科《课程标准》要求和教育行政部门、教研业务部门相关规定,符合科学发展理念和学校教学实际,利于建立正常、规范的教学秩序。2、科学计划教学。学校每学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每学期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科任教师制定所任科目教学实施计划。各类教学计划必须要有本册的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恰当的教学目标,细化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等。3、严抓计划实施。落实教学计划检查负责制。校长负责检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教导主任负责检查教研组计划的落实情况,教研组长负责检查任课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实行教学计划定期检查制度,每学期对计划分学初、期中、期末三次集中检查,学初以检查各类计划的制定为主,期中以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为主,期末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为主,采用逐人、逐项检查考核。二、有效备课4、精心研读思考,先学后导。备课前教师要精研课程标准,明确课标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细读教材内容,弄清教材设计意图,理清知识纵横联系,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学生理解掌握上的难点和教学实施上的切入点及关键点。充分运用远程教学资源,上网查阅各类教学文本、影像、图片、实物资料,为备课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方案,全面分析教情学情,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设计适合自身实际的个性化教案。5、推行集体备课。推行教研组和年级学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建立学科间教学协作机制,形成“个人自备---集体议课---反思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实现同学科同年级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验通用、失误同戒。集体备课每两周至少进行一次,备课进度要适当控制,一般以超前一周为宜。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和主备人责任制,做到按阶段、按课时将任务分解细化,落实主备人先自己备课,后全员讨论,集中大家智慧,形成完善的学科课时教学方案。6、把握备课环节。制定单元(章节)教学计划,明确单元(章节)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时,选好教学策略。教师要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资源的整合,力求做到备深教材、备透学生、备好教法与学法、备足教学资源,形成完整实用的教学设计和教案。7、精细备课内容。备课时必须清楚地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三个问题,突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效-1-果测试与作业设计等,力求达到课时齐全,内容翔实,详略适度,重点突出。力戒形式主义的教案,严禁机械照抄照搬教材、教参、旧教案等资料。各类实验课、综合实践课、技能操作课必须提前做好各类器材的准备、自制好教具学具、场所的安排、安全防范措施等。8、创新教案形式。教案要重内容、轻形式、看效果,传承发展传统文本教案,提倡电子教案、活页教案;减轻教师书写教案的繁重劳动,用更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和研究教法与学法。9、重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思考和再学习过程。教学反思内容包括教学中的得与失、学生的见解等。教师在课后必须实实在在地反思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切忌空洞的套话,当天写出教学反思记录。教务处或教研组要定期通过交流、展评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反思集中整理归类、研究分析,为掌握教情学情提供依据,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10、加强备课管理。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各学科每课时必须有实用的、可见的备课形式,坚决禁止教师无教案或用不合格教案上课。加强备课情况检查,严格实行周签月查,做好文字记录,及时进行反馈。三、有效上课1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教师要明确每一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要将教学目标具体到教学问题之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12、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目标达成、各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