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作者简介作者简介::((1140-12071140-1207)字幼)字幼安,号稼轩,宋代历安,号稼轩,宋代历城人。辛弃疾在词人城人。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中,算是个英雄。1161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辛弃疾(年,金国大举南犯,辛弃疾(2121岁)率群众岁)率群众2000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他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一时的事。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5050骑骑兵,直逼驻有兵,直逼驻有5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死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死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但他继续坚持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但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武装,后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方官处理政务。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年(11811181)罢官。辛弃疾被迫退隐)罢官。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辛弃疾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二、朗读两首词,理解词意•1、自读—范读—正音正字—齐读;•2、生结合注释理解词意;•3、师点拨重点词义,勾画重点注释,师生疏通意思。三、整体感知《水龙吟》《永遇乐》登临地点登临时间登临背景建康(南京)赏心亭1174年秋,时年34岁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南渡12年之久,其间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受到采纳,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京口(镇江)北固亭1205年,时年66岁镇江知府任上,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积极作北伐准备,可其正确意见不能被韩采纳,并被降官,北伐愿望又一次落空了。《水龙吟》《永遇乐》所用典故主要内容感情基调①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②求田问舍、怕见刘备的许汜;③桓温的流年之痛。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高亢昂扬,悲愤激切。①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击败北方曹操的军队;②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北伐,恢复中原建立政权;③刘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致兵败;④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封山大礼而还;⑤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刘义隆到京口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宫;⑥战国时,赵国良将廉颇虽老思用。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并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以及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感慨深沉,慷慨悲愤。四、鉴赏形象(意境)•1、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