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编写教师:高群英执教:编写时间:2014年4月执行时间:2014年4月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学科第十册第17课教材分析:《梦想的力量》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小朋友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并感染和带动了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最终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一颗善良、坚定执著、金子般的美好童心。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能发明出奇迹。教学目标:1、运用略读课文的方法,自主阅读。2、抓住关键问题,研读重点,体会瑞恩梦想的伟大和它所产生的力量。3、拓展资源,深化梦想的内涵。4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并且体会它所产生的巨大的力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质疑探究法一、导学领航1、同学们,本组教材向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已经学习了《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这三篇课文,了解到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到那令人震撼的情。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2从这三篇课文中你领悟到哪些表达方法?(叙事抒情相结合、抓住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品质、首尾照应……)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表达方法来读一读第17课,一起去感受梦想的力量,看看从中又能领悟到哪些表达方法?二、自主学习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请同学们用跳读的方法在文中找到答案。三合作探究一个年仅六岁的小朋友将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了实际,发明了奇迹。瑞恩是怎样实现自身的梦想的呢?体会瑞恩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并作以批注。四交流指导1、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所有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教师引导同学通过这段描写,体会瑞恩心灵的美好。)处置“……”除了文中列举的事情,引导同学想象瑞恩还会做些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扫院子、洗衣服……)现在,请你带着这种理解回到文字中去读一读。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段话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列举事例)请你选择瑞恩做过的许多事情中的一件,展开想象,细致描绘。过渡:在这个6岁的小朋友心中,为了实现“给非洲小朋友挖一口井”的美好梦想,不但放弃了自身玩耍的机会,而且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文章还从哪儿体现“瑞恩是怎样实现自身的梦想”?2、当他听说挖一口井要2000元钱时,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1(抓住“兴奋”体会瑞恩当时的天真、幼稚,通过语言来感受他的善良。)3、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段话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从“兴奋”到“坚定”,能体现出瑞恩怎样的变化?从这两处描写中,你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4、除了瑞恩个人的努力外,他胜利的原因还有哪些?(其他人的支持和协助)为什么瑞恩的想法会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和协助呢?正是由于瑞恩的坚定、执着,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才使得瑞恩的第一口井终于建成了。两年后,瑞恩和他的家长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我们一起读读他们和非洲小朋友们相见的情景吧!5、此时此刻,你能体会到瑞恩的心情吗?(激动、高兴、兴奋……)出示“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⑴齐读这句话,读到这,你们有什么体会呢?⑵“如此大”究竟多大呢?能联系课文说说吗?瑞恩的这个梦想,不但是他自身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懈努力,还得到了社会上许许多多像瑞恩一样的具有善良、热情的人的协助,他更是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给人以生存的希望!这种善良,这份爱心,一定会使所有的人流泪的!这就是梦想的力量!五巩固提升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