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困惑“高效课堂”实施的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而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得先让老师动起来。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到学会设计导学案,从如何理解高效课堂上的“三讲”、“三不讲”到课堂上由“讲师”变为“导师”,从“传统课堂”上依据教案圆满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到“高效课堂”中学生自主、小组合作模式的掌控,都得要求每一位老师要去面对要去改变要去适应的问题。面对这些,许多老师便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样的抵触情绪:打造有效课堂的困惑一、创设情境,效率提升中的困惑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数学探究活动发生和顺利实施的前提。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迅速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之在最短的时间里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我再教学中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支持鼓励学生用自已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实施一段时间后,在学到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技能时,相当多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下降了,学习的效果也差了一些,不知道该怎样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自主探究中的困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探究学习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活了,但并不是在每节课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都要开展实验探究,有相当多的学生有探究实验就兴趣高涨,没有探究实验就感到索然无味,提不起精神。这样的课堂效果根本不行,学生仍停留在好奇、好玩的认识层次,根本达不到认真理解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的要求。三、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认真地设计、正确的把握,可以把前后两排或横向两排为一组,把“合坐”变成了“合作”。但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应该尽量把合作小组内优等生和中等生、后进生搭配均匀,以便合作交流的效果。在教学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只要有了问题,无论难易,都可以放在小组里讨论。小组合作交流应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好多不认真的学生仅仅表面应付,课堂氛围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真正认真学习的学生还是少数,而小组的讨论和交流有给了那些学习部认真的学生一个趁机说闲话的机会。四、教学反馈,效果欠佳,没有抓住后进生的心。教学反馈问题是检验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教师在课堂上看到学生的实际表现应给予表扬;尤其是后进生,稍有一点进步,就应该多表扬。实践证明:过多的表扬也会给学生起到鼓励作用,提高学习积极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练习,促进课堂知识反馈。教师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而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全面、科学、有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在有限地课堂教学时间内很难做到对后进生有效的管理。这些后进生的思想和学习效率都没有很好的提升或改变。我深刻感受到有效教学带给我的冲击,真切感受到了有效课堂教学的生机活力,这使我对课改的前景有了更加强烈的憧憬与渴望。但同时,通过实践和反思,我期盼建构起先进的教学理念,务实高效教学效果。“导学案实际操作中的困惑与对策困惑一:师生按照学案上的流程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只能体现课堂的预设性,很难体现生成性。对策一:编写“半成品“学案,解决课堂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相冲突的问题。困惑二:由教师自编的学案质量是否过硬,不同层次班级学生的学情不同,使用统一的学案针对性是否强。对策二:编写“个性化“学案,解决因学情差异导致的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问题。困惑三: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中存在盲目性,探究中存在局限性,复习中缺乏整体性。对策三:利用学案进行学法引路。困惑四:合作学习中学生不投入,往往走过程,看热闹,实际收效甚少。对策四利用学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困惑五:讲多了怕不符合要求,不敢讲。讲少了怕学生理解不透,掌握的不全面,不放心。对策五:利用学案补充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课堂教授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