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质疑开始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东街小学刘晓摘要: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起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基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给予学生质疑的空间和平台,对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证,是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关键词:质疑创新教学方法平台鼓励提高“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则要重视学生的质疑,鼓励、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思考、自己想像,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营造质疑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可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很少能见到学生主动提问、主动释疑解难的场景。即使有,也往往是昙花一现,没有形成习惯;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所以,要将“质疑”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难倒教师和同学的问题。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首先,在课堂上我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使其深刻地感受到老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时,我同样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勇气;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我不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而是耐着性子倾听,直到学生提问完毕,并认真解答;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我不嘲笑、不讽刺、不指责;并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愿望,敢于提问,我坚持遵循以下原则:(1)人人发言原则。鼓励更多的学生发言,尽量使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避免优生独占课堂的现象。(2)生生互动原则。课堂上提供机会让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质疑、互相补充、互相解决、互相评价。例如: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要求组长先让自卑、胆怯的同学在小组内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其自信心。二、创设平台,让质疑成为良好习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创新来源于质疑,只有学生善于质疑,发现问题才能产生新冲动,才会有创新意识的形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孔子也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只有学生懂得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他们的思维才算真正开始启动。对于小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发现一种解题思路或方法,都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体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质疑”的平台,让学生大胆质疑并形成习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整节课我只充当导火线的作用,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迫不急待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质疑的习惯,激发创新的思维三、教给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饭;授之以渔,受用终生。”学会是前题,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因此,在平时教学时,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一)教师示范,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就如何提问作出示范,并启示学生体会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