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校:浏阳艺校授课人:肖志坚时间:2015年4月7日(第四单元)单元主线•主线: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三个阶段。•起步(1953--1956),初步奠定工业化的基础。•二十年曲折(1956--1976),遭受重大挫折,但仍在曲折中前进。•改革开放(1978--现在),成就辉煌。•学习方法:先了解每个阶段有哪些经济措施,然后归纳每个措施的主要内容或特点;最后从措施的成败得失中获得经验教训。一、教材结构①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经济恢复一五计划②探索与失误中共八大成功探索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③十年文革,国民经济的劫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重点重点难点经济政策的调整二、成败得失(1)、成功的探索:一五计划: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主要矛盾,明确党的主要任务。1960年八字方针:一定程度纠正“左倾”错误,经济恢复发展。周恩来、邓小平在文革期间的调整、整顿:经济一度恢复和回升。(2)、探索的失误:三面旗帜(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盲目冒进,造成三年经济困难。十年“文革”:阶级斗争为纲,停产闹革命,经济遭到空前浩劫。一五计划的概况1、时间:1953--1957年。2、目标:工业增速,超英赶美3、主要任务:•进行工业建设,初步建立工业化的基础;•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简称“一化三改”)4、意义:(1)、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3)、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一五计划的特点你从图片中看出了哪些特点?一五计划最显著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为什么要这么做?①从行业地位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重工业。②从历史因素看,我国重工业极其薄弱,亟待发展。③从现实需要看,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只有发展重工业才能自力更生,才能增强综合国力。④从外部经验看,苏联的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zxxk三大改造(1953-1956)⑴农业⑵手工业⑶资本主义工商业——参加合作社——参加合作社——公私合营(2)实质: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内容: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为工业化服务(一体两翼)(3)目的(或与工业化的关系)中共八大评价:成功(成功探索)但遗憾(未能坚持)。1、成功探索: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了党的主要任务。2、未能坚持:被“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是指:()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D经济政策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劫难结合教材,指出下列4幅图中,哪一幅最能准确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并陈述你的理由。结合教材,指出下列4幅图中,哪一幅最能准确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并陈述你的理由。图1图2图3图4图3。“文革”开始后经济受到严重打击,1971年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经济出现复苏;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迅速回升。探究: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你得出了哪些经验教训?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水平认清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清国情,实事求是课堂小结•一、起步(一五计划)•1、一个核心:•2、两大任务:•3、三大意义:•二、二十年曲折•1、一个(失误)根源:•2、两个(深刻)启示•3、三大成功探索:•4、四个失误探索课堂小结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我国经济建设是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中曲折前进的。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历史告诉我们唯有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才能发展中国。请说出从1953年到197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主要原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