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人教版必修2生命的历程生命的历程“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支黑褐色翅(基因型为Aa)的变异个体,且黑褐色比灰色更不容易捕食。那么,昆虫的翅色将怎样变化?”出现有利变异个体内的有利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另外有利变异的个体的后代不一定能真实遗传。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形式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这个群体就是种群。一、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种群是生物进化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单位;指;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个体的总和。。•种群基因库: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某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某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频率=某染色体上某基因的数目∕该基因的等位基基因频率=某染色体上某基因的数目∕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因的总数•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总个体数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总个体数•遗传平衡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有如下关系:即遗遗传平衡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有如下关系:即遗传平衡公式。传平衡公式。•〔〔pp((AA)+)+qq((aa)〕)〕22==pp22((AAAA)+)+2pq2pq((AAaa)+)+qq22((aaaa))•生物进化的实质: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一个生物“种”或“物种”与种群有何区别?物种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自然界的不同区域,只有在可以发生随即交配、繁衍,使基因能够世代传得一定区域内的同种全部个体的集合才是一个种群。自然界的物种实际上是以一个个种群存在的,种群是物种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界种群的基因频率能世代不变吗?为什么?①该种群非常大②所有的雌雄个体都能自由交配③没有迁入和迁出④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生物个体没有作用⑤这对基因不发生突变和携带者对基因的染色体不发生异常。二、突变与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种群中基因突变的特点:•突变数大,不定向。•2、种群中基因重组的结果:•产生更多的变异,不定向。•结论:提供进化的原材料。三、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原因: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基因。•结果: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四、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物种: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分歧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生殖隔离:a.生态隔离;b.季节隔离;c.性别隔离、心理隔离或行为隔离;d.机械隔离;e.不亲合性;f.杂种不活;g.杂种不育。•由地理隔离发展到生殖隔离是大多数物种形成的基本因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一)共同进化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1、共同进化的实例生物与生物之间。例: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昆虫。猎豹与鹿。五、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2、捕食等在共同进化中的作用•淘劣保优,双向选择。•控制个体数量,有利多样性发展。共同进化还有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变化的关系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