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要求:1.了解土地改革、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一、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945年)①背景:a、美国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b、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求和平、反内战的压力,特别是内战的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②目的:③概况: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重庆)(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为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双十协定》二、解放战争爆发标志:粉碎全面进攻;(1946.6—1949.4)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1)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晋冀鲁豫)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2)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经过:结果: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消灭1947年6月粉碎重点进攻(陕北、山东)(4)北平谈判:背景—国民党大溃败(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全国胜利的方针结果: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5)渡江战役:1949年4月结果:占领南京意义: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时间、地点:1949年春河北省西柏坡内容: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意义(1)国内意义:标志着一百多年屈辱历史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2)国际意义:改变了世界格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思想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问题探究: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制约两党关系的因素有哪些?两党关系的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谈谈你的启示?(1)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2)两党的阶级性质;社会主义矛盾变化;国际政治势力态度和国际环境(3)和则利于民族兴旺;分则是战争和灾难(4)两党为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