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章)教学设计授课时间:年月日单元(章)第四章电磁感应总课时数6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本章教材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对曲线运动的研究。牛顿运用其运动定律研究天体运动并结合开普勒定律建立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构成了牛顿力学的核心内容。学情分析学生对航天事业的了解大多来源于现代信息,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只停留在壮观的景象上。可能有很多学生很感兴趣,只是还没有系统地得到相关知识。只要老师能适时地激发出他们探索理论奥秘的激情,学生会很乐意投入学习中去的。教学目标1.充分展现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科学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2.注重科学文化教育。3.增进科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4.正确评价经典力学。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研制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试用)第1页共8页授课人:李贵泉授课时间:2011年3月23日课题§6.1行星的运动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行星运动规律过程的曲折和艰辛,体会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不怕牺牲的科学态度与献身精神。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的基本内容。2.明确开普勒三定律,能应用三定律分析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熟知开普勒三定律,能应用定律分析问题。难点:对教材进行合理利用,使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v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对较长的阅读材料采用分组阅读分工合作的方法,最终各组交流得出阅读前提出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领略从定律的数学表述层面深入到物理层面的学习方法。对物理学习逐步养成思维有深度的习惯。使用教材构想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是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难得的好材料。充分利用教材的阅读材料“科学足迹”,使学生通过阅读深刻体会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艰辛过程。1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2页共8页课时教学流程(试用)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全章引入设计意图:通过现代科技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知识的兴趣。1、引入章并板书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师: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2、播放视频“嫦娥二号”奔月。介绍本章将要学到的定律及航天应用:这是我们中国在2010年10月1日发射绕月卫星“嫦娥二号”的视频。在这一章我们就可以应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来探索航天事业。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有怎样的规律,发射卫星需要达到多大的速度,在空间又如何变换轨道等问题我们就都可以解决了。新课引入引入语:人类对只有对天体的运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发明人造天体。第一节我们先来了解行星的运动。牛顿得出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可是他仍然谦虚的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些巨人所做出的贡献吧。板书:§6.1行星的运动推进新课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1、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提出要求:请大家阅读第一二段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文字。之后分组阅读“科学”《人类对行星规律的认识》。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两个问题。(1)“地心说”和“日心说”争论的焦点。(2)开普勒定律的得出过程。每个组的成员都可以踊跃发言,表明观看视频,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在头脑中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预期。1.通过分组阅读,交流、总结、归纳出人类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并深刻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以及科学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第一组阅读了解托勒密的“地心说”,第二组阅读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三组了解第谷的贡献,第四组阅读开普勒的研究过程。第3页共8页你所了解到的观点。2、PPT展示问题(1)(2)及表格哥白尼第谷开普勒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理解层次,判断他们能不能说出(1)焦点实质是参考系的选择问题。3、根据学生的表述在PPT中输入文字,对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自己表达出来,并给予的评价;如说不出就引导学生说出。(1)哥白尼:参考系不同宇宙中心?布鲁诺:宇宙无中心运动:匀速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