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本课重难点1、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2、难点: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看谁找得多?找出本课讲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具体变革的事例,突出一个“变”字。(总体感知教材)要求分组(四人自动成组)一变:劳动工具----铁农具二变:耕作方法----牛耕三变:水利设施----兴修水利四变:社会制度----商鞅变法铁农具的使用——“一变”一、劳动工具劳动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早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晚期出现青铜器奴隶社会(春秋)时期出现铁农具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发展达到鼎盛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石器骨耜耒耜青铜铲春秋、战国铁农具生产工具优劣对照表生产工具优点缺点铁农具与石农具、骨农具、青铜农具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石器骨器青铜器铁器取材容易取材容易不坚固,难以成形不坚固,不耐用相较于石器,成形易,轻巧锋利自然界蕴藏量少,冶炼不易蕴藏量大、坚硬、锋利耐用易生锈——铁农具的使用——二、耕作方法——“二变”牛耕的使用牛耕图2.牛耕的使用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出现:春秋末年推广:战国时期兴修水利工程——“三变”三、水利设施他是谁?他曾修筑了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嬴得了“天府之国”之美誉。这项大型水利工程,建造于战国时期,2008年,经历了5.12特大地震的考验。保卫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两千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那么,这项水利工程的设计建造者是(?)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岷江岷江分水堰内江外江分洪灌溉劳动工具的改进耕作方法的改进铁农具牛耕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都江堰基础设施的建设小结: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生产力的发展变革生产关系荒地开垦出租奴隶制封建制奴隶主地主奴隶农民阶级关系变化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变变奴隶主私田增多然而在经济上富裕起来的新兴地主,开始逐渐要求自身政治上的权利,要求确立自己的统治,他们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引发了人们思想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法家学说成为诸侯国变法的思想武器。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四、变法运动——“四变”社会制度欲实现富国强兵之目的..\备课资料\立木为信_标清.flv秦国变法舌战守旧群臣图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向前发展必须要变革。秦孝公改革派新兴地主的代表旧贵族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1.经济: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变)2.军事:奖励耕战.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军功授爵3.政治: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地方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变)军队战斗力增强(变)国富兵强加强中央集权(变)废除了旧制度,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变法内容作用意义时间:公元前356年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结果如何?(3)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商鞅、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代表地主阶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令商鞅进行变法;治理国家不应墨守成规,需根据变化了的形势适时改革、变法,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当然,变法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商鞅本人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请大家阅读教材P39“动脑筋”部分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总结:商鞅虽遭车裂,但新法未败,最终实现了秦国由落后到强盛的巨大飞跃。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封建制度是怎样一步一步确立起来的。问题:按照因果关系排列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①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制度确立②各国掀起变法运动③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广,生产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