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起源综述教育起源综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赵志毅简介简介1.生物起源说2.前身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5.需要起源说6.社会化影响说7.交往起源说8.宗教起源说9.军事起源说10.生活起源说11.家庭起源说12.超生物经验的传递与交流起源说((11)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首倡,他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在动物界存在,大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便是教育行为。昆虫界也有教师与学生。生存竞争的存在是产生教育的基础。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物种,本能地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2、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织大会上的报告中曾提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有教育,甚至在高等动物中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11)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质疑:对生物起源说提出异议的学者认为教育只能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在动物这是不可能有教育的,人与动物不同,人的活动不能由本能来指导。生物起源说否认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教育的社会性,不能解释教育起源的全部原因((22)前身起源说)前身起源说代表人物:孔智华、陈晓菲主要观点:孔智华在其论文《人类教育并非起源于教育》一文中指出,人类教育在它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一个和它密切联系的事物----人类教育的前身,这“前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质变,就变成了人类教育。而由于人类教育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人类教育只能是起源于人类社会形成之前的古猿社会的古猿的教育。((22)前身起源说)前身起源说质疑:前身教育说是生物起源说的重复,是以承认动物界也存在“教育”为立论前提的。而且,这种说法在逻辑上也是混淆的、前后矛盾的。如果说“人类教育只能是从古猿的教育发展变化而来的”,即是说,教育起源于教育,这些毫无助于说明教育的起源问题,因而也是不科学的。((33)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主要观点:1、亦称“心理学的教育起源论”。生物起源论者忽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根据原始社会尚无传授各项知识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他在《教育史》(1952)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早期阶段中,教育过程却具备了教育最高发展阶段的所有基本特点”。即承认模仿既是最初的教育形式的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2、我国有的学者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考察教育的起源也认同教育起源于模仿的看法,认为人类祖先在最初必然要向动物学习,模仿动物完美无缺的生活技能,应付日益恶劣的生活环境。人类祖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先是不断模仿动物的行为,继而在群体间互模仿这些行为。没有劳动就没有人,也就没有人的教育,而反过来,没有猿人的"教育",就没有劳动的产生。((33)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存在缺陷:心理起源说过分夸大了模仿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对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认识不足,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如果把模仿看作最初的重要的教育手段是成立的,但把它看作教育的起源就未免把复杂的教育产生问题简单化了,其结论有待进一步商榷。((44)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苏联)、刁培萼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这一命题,最早见于苏联米丁斯基著的《世界教育史》。在该书中,他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1、人类在创造工具、使用工具及生产劳动中,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积累一定的经验,为了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把年长一代所掌握的技能、技巧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此种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的活动即为教育产生的基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