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邓茂玉你们知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吗?你们知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吗?梨园,原本不过是唐朝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成为了玄宗时宫廷所设的训练乐工的机构。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请听下面三首戏曲音乐,猜猜它们分别属于中国戏曲中的哪一剧种?【思考】中国戏曲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几种主要的戏曲形式?源头——傩戏发展——南戏成熟——元杂剧鼎盛——京剧戏曲的名称时期产生的背景或原因特点发展阶段傩戏(傩仪、傩)南戏元杂剧京剧中国戏曲的发展先秦时期两宋时期元朝时期清朝时期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源头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认知水平有限崇尚鬼神等信仰社会、城市经济发展通俗文化繁荣市民娱乐兴起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元朝注意保护艺人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成熟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们的娱乐文化需求;统治者的重视;艺人的努力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将唱、念、做、打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鼎盛傩(nuó)和傩祭、傩仪是一种世界性的古文化事象,它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经历过原始社会阶段,有过信仰原始宗教的历史,并产生了本民族的宗教职业者——巫。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傩师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又是在傩歌、傩舞的基础上出现的。中国戏曲源头:傩戏发展傩先秦汉唐祭祀中的傩仪傩戏傩戏面具•江西婺源傩舞队表演“舞鬼”•江西萍乡傩舞队在表演“耍傩神”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中国戏曲发展:宋代南戏南戏亦称“戏南戏亦称“戏文”。原为宋代流行文”。原为宋代流行于于南方南方,用南曲演,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南唱的戏曲形式。南宋时又称“温州杂宋时又称“温州杂剧”。元灭南宋后,剧”。元灭南宋后,渐以南戏称之,渐以南戏称之,为为中国戏曲最早的成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熟形式之一。对明。对明南戏南戏————赤桑镇赤桑镇清两代的戏曲影响颇大。剧本今知有二百余种,清两代的戏曲影响颇大。剧本今知有二百余种,但全本流传者仅有十余种,且多经明人改编。但全本流传者仅有十余种,且多经明人改编。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张协状元》剧照《张协状元》是中国最早的南戏剧本浙江永嘉昆曲折子戏《杀狗记》演出照浙江永嘉昆曲折子戏《杀狗记》演出照《杀狗记》是南戏的传统剧本之一《杀狗记》是南戏的传统剧本之一《窦娥冤》插图关汉卿,被誉为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元曲第一家”、家”、“东方的莎士比亚”“东方的莎士比亚”。。《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记》,是元杂剧作品中最为杰出的经典,被誉为“杂剧之冠”《西厢记》插图《西厢记》插图王实甫与《西厢记》王实甫与《西厢记》白朴(1226—1306),元代戏曲作家、词人,州隩(今山西河曲县附近)人。白朴自幼聪慧,早年习诗赋,后精于戏曲。白朴杂剧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插图马致远《汉宫秋》插图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