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蒲松龄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故事情节。2、积累语言材料(带“狼”字成语;课文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字词。)3、了解人物的性格,从故事中得到一点有益的启示或悟出一点做人的道理。4、争取背诵全文。2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他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然而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加深了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聊斋志异》狼一、读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停顿:2.其一/犬坐于前1.顾/野有麦场3.屠/自后/断其骨二、悟1.谁能告诉大家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这篇课文用181个字写了一段波澜起伏的人与狼生死搏斗的故事,它的情节可以分为几段?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3.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表现了狼的什么性格?4.屠户毙了两狼,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文中哪些句子具体表现了这一性格?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本文刻画的主体是人还是狼?说出理由来。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1.遇狼1.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二狼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2.“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凶狠.贪婪四大要素: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惧狼1.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投以骨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3.“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贪婪(缓兵之策,体现了屠夫的智谋)狡猾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御狼1.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2.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奔倚其下,弛担持刀3.狼的表现呢?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4.杀狼认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请用原文回答1.‘两狼的计谋:2.前狼假寐的姿势:3.前狼假寐的神态:4.前狼假寐的目的:5.后狼径去的目的:6.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阴险狡诈,愚蠢一狼径去,一狼假寐(前后夹击屠夫)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诱敌意将隧入以攻其后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勇敢且果断)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4.杀狼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机智且细心)狼亦黠矣,而起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议狼表达方式:议论3“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1、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6屠户狼①遇狼(“缀行甚远”)②惧狼(“并驱如故”)③御狼(“耽耽相向”)④杀狼(“犬坐于前”“洞其中”)⑤“议”狼[作者]—发展—高潮、结局—开端情节故事情节贪婪狡猾奸诈狼狼狼聪明、勇敢、做事果断屠户文章主题“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1.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不能心慈手软而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2.禽兽再狡猾也斗不过聪明的人,像狼一样的坏人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