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温庭筠羁旅诗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檞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学生问题汇总(1)1、诗歌中许多句子都在写景,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组郑宇轩、8组赵嘉怡、周雅、马涛等)2、诗歌中哪些地方是在说“早行”呢?突出早有什么作用?(6组春兴、3组柯栋、寅虎、婷婷等)3、作者写此诗是要表达什么?(艳强、3组书煜)教学目标:学习从“标题《商山早行》”入手了解古诗词内容,进而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有何妙处?(教师引导,学生先自主、后合作探究)学生问题汇总(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如何理解更好一些。(一半同学提问)2、颈联中前句说“槲叶”落了,后句说“枳花”明,不矛盾吗?(书洲、艳强等人)3、尾联怎么写到“杜陵梦”?与“早行”有什么关系?“凫雁满回塘”如何理解?尾联两句的关系式什么?(侯燕茹、子扬、艳强等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李东阳把这“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达标检测: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问题:用本课所学的“标题解读法”入手解读本诗内容及诗中暗含的作者情感。拓展延伸解唐诗宋词选读48页《长安晚秋》长安晚秋云雾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难冠学楚囚。